3月1日(一月十一) 何嗣焜总理突发急症,病故于任上。同年11月,盛宣怀和刘坤一向清政府会奏“请将何嗣焜学行宣付史馆立传折”,获准。
3月20日(二月初一) 南洋公学附属高等小学成立,暂借中院多余房舍先行开办,聘请师范生陈懋治为主任,并招收学生72人,分高等、预备两个班。本日开学上课。
3月(二月) 盛宣怀任命张元济继任公学总理。
张元济(1867~1959)清光绪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创设北京通艺学堂,因参加维新运动,戊戌政变时被革职,不久来公学主持译书院,为中国著名出版家。
3月(二月) 张元济总理呈文盛宣怀,“拟于南洋公学内添设一个特班,专收学识淹通、年力强健各生肄习西学”。并拟订章程10条,学生以30名为额,3年毕业,房屋器具暂借上院。4月13日(二月二十五日),盛宣怀批复,悉准试办。
张元济“拟设特班章程”共10条,功课分为初级、高级两期,初级功课有英文、算学(数学、代数、几何、平面三角)、格致、化学;高级功课有:格致、化学、地志、史学、政治学、理财学、名学等。
5月(四月) 盛宣怀亲临特班考试。特班招收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胡仁源等学生42人。聘蔡元培为特班主任,课程均用英文讲授。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大学院院长兼第一交通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7月29日(六月十四日) 盛宣怀向清廷呈奏“呈进南洋公学新译各书并拟推广翻辑折”,呈进南洋公学所译有关兵政、理财、商务、学校13种新译书籍供御览,尚有15种新译书籍俟排印齐全后另行呈进,并提出推广翻译的建议。8月25日(七月十二日)皇帝朱批“知道了,著即推广翻译。书留览,钦此。”
7月29日(六月十四日) 盛宣怀附奏“请调沈曾植、费念慈委用片”,要求“请调三品衔刑部候补郎中沈曾植、翰林院编修费念慈交臣委用南洋公学和译书之事”。经8月25日(七月十二日)皇帝朱批获准。
7月29日(六月十四日) 盛宣怀附奏“请专设东文学堂片”。该片指出:“西人懂中文者极少,中国通西学者不多,如严复、伍光建那样译才实罕其匹,臣与日本议绅子爵长冈护美议定,在沪专设东文学堂一所,选取秀士数十名,专教东(日)文、东学,质地聪颖者一二年文字可通,举以译书可期事半功倍,所需款项暂于学堂商捐内筹措。”经8月25日(七月十二日)皇帝朱批准办。
7月(六月) 公学总理张元济辞职,由劳乃宣继任。
劳乃宣(1843~1921)清同治进士,研究古代数学,提倡推广汉语拼音文字。曾先后担任过南洋公学、求是书院、京师大学堂总理或监督。1901年7~9月,劳乃宣任公学总理职务。
8月11日(六月二十六日) 福开森动身回美国探亲。同月2日(六月十八日),盛宣怀致函公学总理劳乃宣,批准“监院福开森回国省亲并赴美、英等7国考察商务学堂章程及造屋图式办法,期间薪银照发,并发给路费。由薛来西代理监院5个月。”
夏 中院第一届毕业学生曾宗鉴等6人。
夏 派出曾宗鉴、李福基、胡振平、赵兴昌4人去英国留学。派王宠惠、王宠佑、张煜全、胡栋朝、吴烓灵、陆耀廷、严锦荣7人去美国留学。该7人为在南洋附读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学生或北洋学堂毕业生。
夏 公学设立政治班,选拔一批师范院学生及中院高年级学生入学。开设课程为:宪法、国际公法、行政纲要、国际条约、政治学、经济学等。
9月1日(七月十八日) 劳乃宣总理呈文盛宣怀,“原拟本年暑假后,中院头班7名学生毕业,应升入上院,因开办上院经费浩繁,头班人数过少,二班、三班恐未能按年递升,拟请上院暂缓二年开办,先选派品学最优者5名,赴英国学习。”9月7日(七月二十五日),盛宣怀批复“同意暂缓二年开办上院”,并指定5名留学生,1名学铁路、1名学机器、3名学商务、政治。
9月12日(七月三十日) 盛宣怀就添设特班发文代理南洋公学总理、刑部主事沈曾植,强调“添设特班是为应经济特科(由贵州学政严修请设,特设选拔洞达中外事务人员的科目)之选,以储国家梁栋之材,故宜专志政学,但望学成之后,能如曾(国藩)、李(鸿章)两星,本大臣对特班期望极为郑重。请总理、提调、教习严格考核、管理,传谕诸生不得逾越公学规矩。”
9月(八月) 公学总理劳乃宣辞职,由沈曾植代理总理。
沈曾植(1850~1922) 清同治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专研古今律令书,是清末著名学者、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和书法大家。
10月16日(九月五日) 商部奉旨照会公学代理总理沈曾植,“南洋公学监院名目为各省所无,将来各省章程均需一律,应在裁撤之列,监院福开森合同届期碍难续定。”1902年初,福开森省亲、考察回公学不久,即由盛宣怀将他调至铁路总公司任秘书长职。
本年 收招商局规元6万两,收电报局规元3万两,收招商局解存天津学堂经费1万两,收电报局解存天津学堂经费规元1万两,收电报局解存天津学堂经费英洋1万元,收招商局解存商务学堂经费规元1万两,收电报局解存商务学堂经费英洋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