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四) 盛宣怀照会公学总理刘树屏,转金匮县绅士华清泰拟议“整顿学堂条陈十则”。盛宣怀照会指出“所议各节未必尽是,确亦间有中肯之处,请查核议复施行。”该“条陈”建议公学严格管束学生,包括限制假日外出、通信自由等内容。
1月(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 改监院为斋务长,下设监学官、检查官。斋务长主要职责为“考验学生品行,管理学生宿舍,并稽核监学官、检查官的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2月(一月) 招商轮船、电报两局改章,改由北洋大臣袁世凯管辖,公学经费骤减,依靠动用原有积存赖以维特。
2月(一月) 政治班因学潮而离散的学生回校,改设为商务班。
2月(一月) 盛宣怀接袁世凯电报:“闻南洋公学已罢散,能否趁此停办,或南洋另筹款”。盛宣怀即回电“南洋公学十月间诸生与教习小有口舌,旋即安静,并未罢散。现拟将译书院、东文学堂及特班、师范班全裁,商务学堂亦缓办,只留中院生六班,以二百人为度。历年节省稍有存款,故暂收束紧做,一面另行劝募。”表示即使轮、电两局停止供应经费,南洋公学也要设法办下去。
春 师范生陆续就业、升学、出国,所剩无几,师范院即停办。共办7年,除1897年第一批招生外,后续招插班生3次,培养学生如陈懋治、沈庆鸿(叔逵、心工)、朱树人、雷奋、孟森、吴敬恒(稚晖)、白毓崑(雅雨)等72人。其中不少人成为中国颇有影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翻译家。
春 师范院先后任教者有总教习张焕纶,提调李维格、伍光建,数学教员陈诸藻(《代数设问》为其所译讲稿)、潘绅,物理教员陆之平,化学教员黄国英等。
5月(四月) 总理刘树屏辞职,提调张美翊兼任总理。
张美翊(1856~1924) 四品衔直隶后补知县,曾随薛福成出国考察英、法、意、比4国,历时5年。
7月(闰五月) 中院第三届毕业学生张在清等11人,附属小学第一届毕业学生吾荫墀等15人。同时举行毕业典礼,各学生班序整齐,仪文简肃,盛宣怀出席并邀请商约、电政3位大臣光临并颁奖。
9月29日(八月九日) 盛宣怀向清政府呈奏“南洋公学开办高等商务学堂折”,奏请将南洋公学上院改为高等商务学堂,并与各省会高等学堂一律,颁给毕业生出身文凭。10月9日(八月十九日)奉皇帝朱批“管学大臣议奏,钦此。”
9月29日(八月九日) 盛宣怀向清政府附奏“陈明南洋公学士习端正片”。阐明其开办南洋公学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为主义”。报告了公学对学生严格要求、士习端正等情况。10月9日(八月十九日)奉皇帝朱批“知道了,钦此。”
9月29日(八月九日) 盛宣怀向清政府附奏“请给外员福开森宝星奖”。请赏给南洋公学总教习、三品顶戴福开森以二等第三宝星奖。10月10日(八月二十日)奉皇帝朱批:“著照所请”。
秋 将中院理化室改为化学试验室。迁物理仪器于上院下层西南隅一室,称物理室。
冬 因张美翊离校,派张鹤龄任公学总理。
张鹤龄(1867~1908) 清光绪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奉天省提学司,并为张之洞、张百熙草拟“奏定学堂章程”,近代教育家。
本年 因经费骤减,译书院不得已停办。公学译书院与夏瑞芳开办的商务书局合并,建立了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到商务印书馆主持馆务。
据公学账目记载,1897~1903年(光绪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7年,公学总计支出规银581 000余两,主要用于建校和常年开支。此期间,前期办学经费来源稳定,比较充裕,后期趋于紧缺。
至本年 南洋公学译书院翻译东、西洋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商务各种书籍出版者达30余种,同时教员、师范生有一批译述。其影响较大者有:《原富》、《政群源流考》、《法规大全》、《计学平议》、《战术学》、《步兵操典》、《陆军教育摘要》、《科学教育学讲义》、《格致读本》、《万国通商史》、《商务条议》、《商业实务志》、《亚东贸易地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