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虹 石慧敏
人类正在经历着社会范式的转变:从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导的工业社会范式转变到以生产知识信息为目的和以知识进行生产为主导的网络社会或知识社会范式。在这样一个知识社会范式为中心的时代,信息管理的宗旨和目标正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这是知识管理时代对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它需要信息管理在服务领域里有较大的变革,包括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等方面。档案管理与服务作为信息管理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能置身其外。
一、 知识服务是知识管理时代信息管理的核心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创新,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组织管理变革而逐步产生的。它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在组织内部创建一个有效的机制,管理组织中的显性知识和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进而提高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和增强竞争优势。它需要具有整合、创新知识技能的人的参与才能完成,强调的是信息与人的结合与创新,因此它不是也不应是信息管理的直线延伸,而是更加广泛意义上的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这样一种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诞生适合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它不仅在企业领域引起重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其他管理部门的广泛重视。
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众说不一,但知识管理至少应该涉及以下10个重要领域: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知识共享责任的宣传、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将知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建立专家网络、建立和挖掘客户的知识库、理解和计量知识的价值、利用知识资产。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管理对信息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信息的集成性、信息的开发性和对信息的全过程控制以及提供管理的信息知识服务等方面。而这些要求的核心便是达到一种高层次的信息增值服务,即知识服务。所以,信息管理在知识管理时代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围绕知识服务这个核心去开展工作。
二、 知识服务是档案管理与服务的新起点
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始终与时代同步,在1996年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特里·库克就提出了“后保管模式”思想。我国档案界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三部分:新来源观、宏观鉴定和知识服务。新来源观思想是立足点,促使我们从更加抽象的意义上来理解文件的来源,关注文件背后的各种有机联系;宏观鉴定是范围,是在管理文件的量与质的取舍中,体现文件价值判定的新的视角,即从文件形成机构的职能鉴定文件的价值。库克把知识服务作为“后保管模式”的目的,他的“档案工作者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的过渡”正是档案工作者面对知识服务的要求所做出的应答。很显然,新来源观和宏观鉴定是实现知识服务的手段和保证,而知识服务则是三者的核心和精华。
后保管模式的突出贡献在于针对现代社会的特点和电子文件的特性,将档案管理的焦点由实体档案转向档案活动和档案机构职能,由原来的档案存取服务转为档案实体背后的知识服务,通过对档案信息与知识的管理和服务,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发挥档案的社会价值,而这恰恰是将档案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融入知识管理大背景下的具体体现。毫无疑问,关注知识服务,是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应该探讨的问题,它将是档案事业职能定位的新起点。
三、知识服务在档案管理中的实现
l、档案知识服务理念的确立
知识服务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认识和组织服务的观念。与传统信息服务相比较,知识服务的目标不再是基于文献物理获取和传递的服务,而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能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的信息增值服务。因此,档案管理与服务的目标应以此为主,而不仅仅是基于馆藏占有、劳务服务等来体现档案管理的价值。这样一种理念的确立,会使档案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立身之本。
2、档案信息服务机制的创新
档案在信息化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必然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社会对档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双重需求,使得档案信息服务的机制应在新环境下有新的发展,其中,档案信息咨询机构、文件中心和档案事务所等商业化服务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即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它丰富了档案信息服务机制的内容,更好地发挥了档案信息与知识的作用,这是档案管理机制与体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档案咨询业的发展,已经由一般信息的处理过渡到利用可以辨别信息并做出取舍的能力来帮助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层次,这是档案信息服务更深层次的变革。
3、档案知识服务模式的新发展
首先,档案知识服务将是基于专业化和个人化的服务,而不是“批发性”的服务,它需要档案工作人员针对具体用户的具体需要和过程提供服务,这种服务要求纵向上全程跟踪。
其次,应注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方式的转变,网络服务的特点体现在内容上实行增值服务,包括编制档案网络资源导引工具,能为用户提供专业分类导引和对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产品增加新的附加值,即“从提供相关信息到提供答案”的重要转变,这需要档案人员具备利用“信息解决方案”来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它要求我们不仅掌握有关的信息技术,更要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学习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查询问题的具体要求和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知识服务的要求,是档案信息服务新的发展方向。
4、融入新的事业合作圈
知识管理的重要特点就是在协作系统中求得管理增值与创新,因为知识只有在整合、流动与应用中才可能增值,它需要打破更多的门户和专业壁垒,需要前所未有的协作精神,才能共享彼此的知识,这一点在电子文件管理中尤为突出。因此,档案工作此时将不再是档案部门独家经营和档案人员独善其身的行为了,而必须融入新的合作圈:
①档案部门将离不开信息技术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维护、
使用甚至增值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人员,只有将档案人员的功能需求和技术人员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系统的良性运转;
②档案部门将更需要与法律专家、安全专家的合作,事实上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
的一些诸如知识产权问题、证据问题以及隐私权问题等等都远非档案部门一家所能担当;
③与网络信息服务商(ISP)的合作,将是档案信息知识服务的又一生长点。目前
我国
ISP有100多家,大部分从事的是接入服务和提供检索功能,多数站点没有自己的较大型的数据库,更不能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因而发展后劲不足。档案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优势,应该借助ISP的技术优势,促进档案信息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实现由ISP—ICP的过渡,谋求共同发展之路;
④档案部门与其它信息源的合作与融合。在网络时代,利用者关心的将是如何迅速准确的获取信息,而不是信息的来源,信息共享是根本趋势,也是知识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可以预料,不仅档案馆室之间需要信息资源的协调共享,而且档案馆、图书馆和其他信息资源中心为避免信息资源管理中的重复和浪费,也会连为一体,组成一种基于通信网络之上的国家信息系统,这将使档案信息在资源的整合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5、档案专业教育结构的调整
面对知识服务的要求,原有的档案专业教育的结构显得单一和狭窄,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对此,我们需要走向两个融合:
一是图书情报档案专业的融合,这是在尊重图书情报档案三者各自特性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点,正如有的学者提出的:我们急需在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上建立一个上位类学科,这样才能够在比较宽泛的理论领域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为将来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中提供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
二是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渗透和融合。站在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信息管理人员不仅是管理信息本身的人员,更是管理信息技术人员,因此,应将信息管理学、信息经济学和信息技术融入到档案专业里来。很显然,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若不懂管理,就无法面向企业的业务流程提供决策方案和可行性分析;不懂经济,特别是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就无法将信息资源管理中信息产品与信息市场作效益和效用方面的评估和定价;不懂技术,就不能从理解用户的角度考虑实现信息资源管理功能需求的可行性报告。因此,我们应该站在两个融合趋势的背景下,探讨档案专业的教育结构,为知识服务储备高素质人才。
毋庸讳言,作为档案管理人员,我们应当站在新时代的需求下,考虑自己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我们原有的管理知识和信息的技能优势,不再以单纯提供档案信息本身作为立身之本,而将提供管理信息的知识技能作为重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时代里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可能在占有信息资源的角度失去绝对优势,然而却在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在充当档案管理或信息管理知识的培训者、指导者方面,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而这恰恰是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新生长点,是档案工作职能的新的定位和起点。正如库克所言:“如果我们这些信息工作者能够引导利用者从泛滥的具体的信息过渡到知识,甚至于智慧,我们在新时代中的工作、地位就会得到保证,我们将会对社会及子孙后代作出宝贵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吾伦:知识管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邱均平等: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6期
3.胡瑞衍、刘卫平:从信息保管者到知识管理者,《档案与建设》1999年第ll期
4.王红光:迎接新世纪的“社会记忆”,《档案与建设》1999年第3期
5.姜永常:论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情报学报》2001年第5期
6.齐虹:档案信息咨询产业化环境与对策研究,《档案学通讯》2001年第3期
7.【加】特里.库克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观念:后保管及后现代主义社会里信息与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场革命,《山西档案》1997年第2期
8.【加】特里·库克,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5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
《北京档案》200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