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
张玉瑛
南洋公学是交通大学的前身,创办于1986年。创始人是清末洋务派官僚中最大的工商业资本家,后成为商务、邮船大臣的盛宣怀。南洋公学创办初期先是设立了师范院(后改为师范班),招收资高学生,培养师资人才,后因上院(大学部)缓办,洋务事业又不断发展,清政府急需通晓西文的从政人员,南洋公学根据国家这一需要,及时添设了特班,以速成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虽然特班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因为培养了黄炎培、邵力子、胡仁源、朱履和、文光、陆梦熊等名人,所以很有影响。现根据馆藏档案和资料,对特班做一简略的介绍。
光绪27(1901)年春,南洋公学总理(校长)张元济根据盛宣怀之意,呈文在南洋公学内设置一个特班,并亲自起草了《南洋公学特班章程》(以下简称《特班章程》)。3月盛宣怀批复同意,并指示:“所取必须品学合格,为将来造就桢干大才之用”。(1)同年7月盛宣怀又行文照会公学新任总理沈曾植,再次强调特班办学宗旨:“系为应经济特科之选,以储国家栋梁之材。故宜专致政学,不必兼涉学艺,尤宜讲求中西贯通希合公理之学,不可偏蹈新奇乖僻混入异端之学”。(2)“但望学成之后,能如曾李二星”。(3)可见,特班培养人才的标准是李鸿章、曾国藩式的人物。
特班既然要培养高层次的从政人员,首先十分重视招生。光绪27(1901)年4月,特班开始招生,为了能广招有志之士,招生继承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规定:“凡学识淹通,年力健强者,均可入学,有无出自勿论,曾习西文否勿论”。(4)为贫寒子弟的深造创造了条件。同时为了保证学生质量,入学经过了严格的考试,初试在南洋公学,复试在盛宅。所试皆国文,复试题为:《明夏良胜中庸衍义书后》及《请建陪都议》。与试者都不知道第一题的出处,只好由监试员检示四库全书提要,乃勉强完卷。笔试通过以后还有口试,张元济亲自对学生进行口试。经过两次考试,共录取学生42人,都是20至30岁左右且中文根底较深厚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南洋公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培养的学生也才能达到“中西贯通”的境地。
特班的总教习(班主任)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特班的功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初级功课,有英文(写、诵、文法、章句)、算学(数学、代数、几何、平三角)、格致化学(手演);后期为高等功课,有格致化学(阐理)、地志、史学、政治学、理财学、名学,各限三年卒业。(5)因为《特班章程》第一条就规定:“于上院中院之外特设一班,以待成材之彦之有志西学者”。(6)盛宣怀给沈曾植的文中也强调“祗可以西文西语为功课之一端”。(7)所以两期课程均重在西学,除补习数理化知识外,政治、理财等功课均以英语教授。“西课余暇当博览中西政事之书,以为学优则仕之地”。(8)这是特班不同于其他班的一条特殊规定,这一特殊规定本意是为了培养办洋务的官吏,但在客观上却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阅读各种书刊、接受新思想的有利条件。蔡元培就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民主主义思想。他亲自手写应读的书目,指导学生按书目自己阅读,每日写札记,并规定每月作文一篇,均由他亲自批改,并在学生“日记及课文评语中,多提倡民权之说”。(9)每晚还招集几位学生谈话,或发问,或要求口述读书心得,或自述对时事的感想。在正课之外,他还教学生日文,指导学生练习演说,培养从事群众工作的能力。正如黄炎培后来回忆的:“斯时吾师之教人,……千言万语,一归之爱国”。(10)特班的多数人后来成了辛亥革命的骨干力量。
特班的管理非常严格。因为特班是为清政府培养办洋务的官吏,所以盛宣怀对特班特别重视,他要求公学的总理、提调、教习、特班的学生都要“格外自重,爱异声誉,砥砺名节,以副朝廷作育人才之意”。⑾并表示要“三月到堂一课,以观造诣”。 ⑿为了不负盛宣怀的厚望,特班首先对考试极为重视,并严格要求。规定:“月终岁终,本教习试之。夏季大考督办大臣(盛宣怀)亲试之,以定黜陟”;“功课不及格者,抑不守规约者,随时辞退”。⒀据蔡元培回忆:月终由教员命题考试,评定甲乙,送总理鉴定”。⒁这些规定,意在使学生勤奋学习,并持之以恒;而且也体现了对平时测验和阶段性考试同时并重,这无疑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有力措施。其次是纪律方面要求很严。为了让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不受外界的干扰,规定:“非有紧要事故,并有保人证明者不得告假,以免旷课,违者辞退”。⒂对于这些规定,盛宣怀要求公学总理及提调,“严切传谕诸生,敬谨遵循,不得稍有逾越”。⒃ 特班坚持的是勤简办学的方针。特班之设,在南洋公学内应是一件大事,而且颇受盛宣怀的重视。但特班依然采用了因陋就简、利用现有条件的办学方法。当时因为上院缓办,房屋大半扃锁,器具亦有空闲,中院尚有已聘未到教习,所以特班尽可能利用已有条件组织教学,不新建校舍、另置器具、专聘教师。对于常年经费,特班也是精打细算,包括学生伙食和月奖、仆役工资、一切杂用在内,全年经费2000余银元。当时南洋公学初办,经费由招商、电报两局商户捐助,全年拨银lO万两以上,应该说是比较充裕的,但特班并未因此而要求提高经费标准,甚至学生的伙食标准每月只定3元,而且“不给膏火”、“一切零用,悉当自备”。⒄这说明了特班对学生在生活上也是从严要求的。
光绪28(1902)年冬,南洋公学爆发了反封建专制的学潮,特班学生全体参加,并大部分退出南洋公学参加了“爱国学社”,特班因此解散。特班虽然只办了一年多,但对学生的一生影响很大,黄炎培就把这一段学习生活看作是自己一生中“抛弃旧文化学习,接受新文化学习”的“第一个很大的转折点”。⒅
在建校历史上,特班之设,虽仅一次,而且因故中途解散,未能竟业;但在学校创建过程中以至于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却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当时南洋公学尚在筹建过程中,上院未开,特班之设实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尝试。围绕特班的设立、管理形成的呈文、批复以及《特班章程》等,对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史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特班的管理方法和办学思想,对我校“基础厚、要求严”的办学传统的形成,也必然起过一定的影响。
注释:
(1)盛宣怀:《批复南洋公学设立特班》,上海交通大学档案508卷,转引自《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卷。
(2)、(3)、(7)、(11)、(12)、(16)盛宣杯: 《南洋公学添设特班是为应经济特科之选》,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档案508,转引自《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卷。
(4)、(5)、(6)、(8)、(13)、(15)、(17)张元济: 《拟设南洋公学特班章程》,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档案LQl0--04卷。
(9)《黄炎培全集》第三卷,转引自《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三卷。
(10)黄炎培:《吾师蔡孓民先生哀悼辞》,转引自《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三卷。
(14)《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第39页。
(18)黄炎培:《八十年来》,转引自《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三卷。
《陕西档案》2002.2
上一篇:高校档案馆两种内设机构的比较
下一篇:高校档案工作应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中求发展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老图书馆东侧一楼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