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有光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大诗人白居易29岁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之职,租下常乐坊已故关相国府东亭(故址在我校学生区)居住。因目睹东亭竹园荒秽,托物言志,创作了著名的《养竹记》。同期,还写下了《题窗竹》:“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万百草凋零后,留下纷纷雪里看。”
长庆二年(822),白居易51岁,逢春不忘故地重游,在常乐坊、兴庆坊畔留下《勤政楼西老柳》诗:“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作为“多情立马人”,诗人触柳生情,面对初踏仕途时最早故居区周边的景物,幽思凭吊,感慨万千。那么,兴庆坊附近的城市景观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宋代宋敏求(1019—1079)《长安志》和程大昌(1123—1195)《雍录》等著作,取材唐代典章故实,可为我们再现当时风貌。
唐代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基础上修建的,城郭布局是方城,居民区呈“凹”字型,皇城位于“凹”字型的空缺处,踞中北部。居民区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路西为长安县,领54坊及西市;路东为万年县,领54坊及东市。长安、万年两县108坊及东、西两市均有墙郭,之间被经纬网道路棋盘格式划分。长安城东端外郭墙,大致在我校教学区东围墙、兴庆公园东围墙外侧。从兴庆坊自北向南,依次是道政坊、常乐坊、靖恭坊、新昌坊等。兴庆、道政两坊之间的道路,即东出春明门的主干道。
我校教学区所处位置,北半部相当道政坊遗址区,南半部相当常乐坊遗址区。两坊东西各长650步,南北各宽250步,中间被东西向道路间隔。两坊之东与东城墙相邻,之西与东市相望。唐制每坊四面各开一门,有十字街联结四门,坊建格局呈“田”字型。东市占两坊之地,东西、南北各600步,四面各开两门,东面所开的两个坊门,恰好与道政坊与常乐坊所开的西门相对。
兴庆坊即今兴庆公园所在位置。开元八年(780),兴庆坊西南隅始建勤政务本楼,白居易咏“勤政楼老柳”即指此楼旁边栽种的“老柳树”,与道政坊西北隅,隔街相望。勤政楼西有花萼相辉楼(今已复原重建),楼名系唐明皇所题。兴庆湖称龙池,池东有沉香亭。坊中还建有兴庆殿、泰殿、南薰殿、大同殿、翰林院等。
道政坊内著名建筑有:(1)隋建护国寺,具体位置不详。(2)北门之西,有吏部尚书侯君集宅。侯君集以才雄称,追随唐太宗(627—649)破吐谷浑、平高昌,征战有战功。晚年据功自恃,获罪下狱问斩,其住宅后来改为申王府。(3)南门西部有尚书仆射张行成宅。张行成在唐太宗时被誉为有“廊庙材”,曾为太子少傅;宅西又有罗国公张平高宅。张平高在隋代末年,曾任杨府校尉,后来随唐高祖平京城,一说封萧国公。(4)东门北部有工部尚书刘知柔宅。刘知柔是唐高宗(650—683)时人,曾任太子宾客;此外,附近还有著名的宝应寺。
宝应寺是由相国王缙(700—781)的部分住宅改建而成。王缙是著名大诗人王维(701—761)的哥哥。王维亦工丹青,为文人绘画之祖,苏轼称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王缙的妻子热衷佛教,大历四年(769)以疾舍宅为寺,唐代宗(762—779)赐名宝应寺。王氏兄弟早年便于蓝田韩干结为朋友。韩干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善写貌人物,尤工画马,官至太府寺丞,专为唐玄宗(712—756)彩绘西域大宛国所献的各种骏马。二王非常推奖韩干,王缙私下请韩干绘画十余年,并在宝应寺内写真,故寺中各种佛教绘画,应出于韩干之手。王维《红牡丹》诗云:“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吟成这首“红牡丹”诗,或许与王缙宅院及北眺沉香厅牡丹园有着一定的关系。
常乐坊内主要名胜有:(1)街之东有大冢,“俗以为董仲舒墓。亦呼虾蟆陵。曲(即小巷)中出美酒,京都人称之。《国史补》曰:董仲舒墓,门人至,皆下马,故谓下马陵。谚讹为虾蟆陵”。(2)南门之西有灵花寺,原名大慈寺,由隋大司马窦毅在开皇六年(586)将舍宅改建。大历(766—779)初,高僧俨法师讲经,“天雨花至地,咫尺而减,夜有光烛室”,唐代宗赐名“灵花寺”。(3)西南隅有赵景公寺,原名弘善寺,隋开皇三年(584),皇后独孤氏为其父独孤信所建。独孤信历周、隋、唐三代,俱为外戚,长女为周明帝后,四女为唐高祖母亲元贞皇后,七女为隋文帝后。寺中东壁有著名画家吴道玄(即吴道子)所绘的地狱图,阴森恐怖,“视之不觉毛竖,吴画中得意处也。”
常乐坊东街可考证的建筑较多:(1)中书令来济宅。来济是隋大将军来护的儿子,入唐,举进士,唐高宗(650—683)时,累迁中书令。因疏谏立武则天为皇后等事,贬知庭州,抵御突厥入侵而阵亡。《万首唐人绝句》收录他的《出玉关》诗一首,诗云:“敛轡遵龙汉,衔凄渡玉关。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还。”(2)殿中监张九皋宅。张九皋是著名宰相张九龄之弟,任工部侍郎时多次请求告老还乡,官终岭南节度使。唐玄宗生日,百官竞献珍异,惟张九龄进《千秋金鉴录》,总结历代兴亡得失。张九龄文章也为世人推崇,其诗和雅清淡,开王、孟、储、韦一派。张氏兄弟同在京城任职,兄长应常来弟弟住所相聚。(3)和政公主住宅。唐肃宗(756—758)有七个女儿,和政公主排行第三,嫁柳浑,一说嫁柳潭。(4)寿州刺使郭敬的住宅。郭敬之子郭子仪(697—781)曾随父住此。郭子仪以武举等累迁朔方节度使,天宝十四年(755)至至德二年(757),郭子仪先后与李光弼、李椒等合力平安史之乱,唐肃宗称他功劳第一。广德元年(763)至永泰元年(765),郭子仪大破吐蕃入侵。唐德宗(780—805)尊为尚父,时人“以身系天下安危二十年”赞誉之,卒谥忠武。(5)太子太师浑释之庙。浑释之有将才,曾任兰州都督,广德(763—764)时代抵御吐蕃入侵,阵亡于灵武。其子浑瑊,11岁时便善于骑射,勇冠三军。随李光弼定河北,后随郭子仪收复两京,大败安庆绪,数破吐蕃。精通《春秋》、《汉书》,封咸宁郡王。(6)工部尚书、吏部尚书钱徽宅。钱徽是大诗人钱起(722—780)的儿子,时称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南坡》诗曰:“家住凤城南,门临古陂曲。时怜上林雁,半入池塘宿。”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同其夫萧史,吹奏紫箫将凤凰引降于京城,后世遂称京都为“凤城”。古长安长期为国都,因而有凤城之称。“家住凤城南”,即指钱起家住在京城长安之南,门对小巷旁的池塘,具体地点最可能就在常乐坊,钱徽之宅应属子女继承的父辈家产。
出道政坊、常乐坊的西门,可直接进入东市。“(东)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东北隅有放生池,其水修渠引自浐河,由东向西,穿过道政坊注入放生池,显然道政坊内居民可利用渠水,修建水陂园林,常乐坊亦可铺暗渠引水灌溉各家庭院。常乐坊之南,新昌坊南门之东有隋建青龙寺,当今已复原重建。青龙寺、沉香亭作为地理坐标,它们的相对位置表明,我校教学区正好处于唐代道政坊、常乐坊故址之上,自古至今一直就是一块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风水宝地。
(原载《西安交大》1995年11月10日,刊登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