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殷向午
“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是百年来老交大的优良传统和校风,在我1936年秋踏进交通大学校门以前就早已闻名。“起点高”,显示在交大的入学考试特别严格。当时录取率仅5%。我深知老交大的门槛特别高,要跨这个门槛,实属不易。当时实行四年制,而我在徐家汇校址仅就读一年。1937年抗战开始,“八·一三”日寇侵华的烈火烧到上 海 ,交大被迫迁入当时的法租界,借震旦大学和中华学艺社的房子上课和住宿,学习条件就差远了。但在艰苦的条件下,受到老交大优良校风的熏陶和许多一流教授循循善诱、殚精竭虑的悉心教导,交大学子无不夙兴夜寐,刻苦钻研。
大厦之昂然屹立,全凭扎实的基础。当时基础课 的师资十分雄厚:执教大学物理的有裘维裕先生、周铭先生、赵富鑫先生;微积分有胡敦复先生;大学化学有张怀义先生;机械画有张寰镜先生;英文有邝耀坤先生。特别是科学学院院 长裘维裕亲自执教一年级物理,可见何等重视基础课。执教专业课的老师有:教交直流电机和电路的马就云先生和钟兆琳先生;电力厂设备有寿俊良先生;热力工程有陈石英先 生。他们都是当时知名度极高的教授,共同的特点是教学严谨、分析精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教学中形成了尊师爱生、其乐融融的气氛。他们讲课时,深入浅出,抓住要点,深化概念,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事隔五六十年,迄今记忆犹新的是:物理课的习题特别多,测验考试也特别多。一开始十分紧张,深以为苦。每学期除期终考试外,期间有6次测验,其中3次Lecture测验,3次Problem测验。测验时,不占课内时间,而是在晚餐以后的课外时间举行。所以,两年大学物理读下来,要顺利通过许多测验和考试,真乃身经百战,好像自己是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当时虽艰苦,但很有兴趣。有了兴趣,即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就以苦为乐了。今天看来,这是一种对学生素质的锻炼和磨砺,从而也培养了我早年就有的穷根究底的习惯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我认为,只有要求“严”才能达到“基础厚”,也深切体会到老交大传统校风的可贵。这种传统学风是通过对每一个学生实行严进严出而贯彻始终的。
令我至今仍能清晰记得的还有钟兆琳老师。他在课堂里不止一次地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器制造工业。三四十年代,电机专业毕业生把投身于电力运行部门工作作为首选出路。那时电器电力设备大多依赖进口,仰给于国外。钟老师认为当时国内制造工业规模太小,振兴制造工业,应为国家当务之急。所以他一再鼓励毕业学生投身制造工业,这完全符合当今自力更生,科教兴国和设备国产化的原则。钟老师有先见之明,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者,堪称一代师表。是他引导了我投身电器制造工业50多年,并对祖国作出了一点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继承发扬老交大基础厚 要求严的优良传统
下一篇:难以忘怀的往事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老图书馆东侧一楼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