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是一个学校的标志和象征,代表了学校的精神追求。纵观世界各著名大学,都有设计新颖别致、寓意深刻的校徽。校徽不但令在校师生自豪,就是分布在天南海北的校友,只要一看到那熟悉的图案,也会涌起浓浓的母校情结,一种发自肺腑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而在琳琅满目的校徽中,我们交大的校徽极富特色,且历史悠长。
南洋大学校徽
我校最早的校徽图案出现在1911年出版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十周年纪念册》上,该徽标图案为一头雄狮英姿焕发,掌着寰球,傲视远方,与同期刊发的“醒狮起搏大地,壮哉我校旗”相映生辉。
由校方正式发文确认的校徽,则是1926年创作完成的。这年正值30周年校庆,学校成功举办了当时国内首创的工业展览会,并创办了工业研究所,大事不少。而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学校此前发出通告,公开征集校徽图样,以弘扬大学精神。据档案记载,当时应征者如云,非常踊跃。最后经校务会决定,采纳在校学生徐震池和刚毕业离校的杨恒(1925届机械系)两人的设计稿合二为一,并请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兼监理工程师杨培琒、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杜光祖加以修正。1926年1月23日淩鸿勋校长签发《通告》,正式公布这一校徽。《通告》对校徽图案作如下说明:“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示本校创办之年份。用世界公历者,取其便也。砧外为齿轮,外框为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框与轮之间,上半题篆体南洋大学四字,下半题NANYANG UNIVERSITY英文字。全徽取义深远,含意显豁,允称佳构。”1926年1月26日,交通部南洋大学将此校徽样式呈送给隶属上级当时的交通部总长、次长请示批准。1926年2月24日,学校收到交通部总长龙心湛签署的《交通部指令第四三九号》文,文件中写到“校徽图样均悉,应准”。自此,历史上校徽第一次被正式确定下来,并得到官方认可。
此次颁布校徽图案的构成涵义:校徽为圆形,中间有一铁砧,向左斜靠着一把铁锤,右边有五节链条垂下,铁砧上面摆放着中西书籍数本,寓意工程教育以及工读并重,学重中西之意。铁砧底座上刻有创校年代1896年,后面的背景为一盾形,有勉励交大人当忠于一己,勇于前进,庶几能纵横天下之意。环盾牌是一圈齿轮(Gear)形,略似电机中转核(Armature)的横截面,表示工程与交通之意,也可比喻其为交通事业。外圈还刻有学校的中英文校名,期望学校声名远扬的美好愿望。从中可以看出,我校在二十年代已经发展为一所著名的工科大学,并且在学科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已经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1930年代的交通大学校徽
1930年5月2日,铁道部交通大学校训专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一枚新校徽,该校徽仍为正圆形,圆心中篆刻阴文自右至左排列“精勤、敦笃、果毅、忠恕”八个字,其外圈环绕着一个充盈着滚珠的齿轮与轴承,其上刻有滚珠63粒、齿轮51齿;轴承的外圈则环绕着中英文校名,中文“交通大学”在上方自右至左、以篆体阴文刻制,英文为“CHIAO-TUNG UNIVERSITY”,在下方自左至右、也为阴文;校名的外面则有两条纤细的圆线环绕。但随着校训的变更,该校徽生命力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