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礼庭
彭康同志是一位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一位从大革命时期即献身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53年来到交大工作后,直至“文革”中遭受迫害致死,在高教战线辛勤耕耘十四个春秋,为擘划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呕心沥血。在他的领导下,交通大学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新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学习风尚逐步树立,学校的各项事业都得到巨大的发展。特别是由他具体领导的交大西迁,成就辉煌,影响深远,被誉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彭康同志对新中国高教事业的贡献,是应该著诸史册的。彭康同志的教育思想、领导艺术和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研究。
有十多年,我个人在彭康同志的领导下,从事教学组织工作。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彭康同志既实事求是又勤于思考,始终不懈地在探索着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路子。他当年提出的一些主张,如教育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把培养高质量的建设人才作为学校的基本任务;学校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向教学、面向学生,要着眼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要重视打基础,加强严格的训练,千方百计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要办得朝气蓬勃,做到“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等等,同志们感到新鲜、实在,很受启发。这些,都贯彻到学校的工作中去,对于抵制当时一度兴起的“冒进风”,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育质量,起到很大作用。原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同志就有过这样的评价:“西安交大多年来经过师生员工的辛勤劳动,大学本科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曾经达到我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彭康同志很早就提出教学改革的问题。他多次指出,把学生管得太死,学生学得太死,会把许多优秀人才培养成为无所作为的庸才。我们的教育方法、教学制度、学习方法还存在不少问题,多数学生学得被动,这种状况,应予改革。他联系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以及考察一些国家高等教育的感受说,外国学生确有许多不好好念书,混不过去的,但只要认真学习,很少跟不上的。有的学生还能同时在两个大学拿到学位。他们学的东西不一定比我们多,但他们自由支配时间多,比我们学得活。我们的学生政治觉悟高,学习努力,应当比他们学得好。要承认学生有差别,要创造条件使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让拔尖学生学得更好。他建议我们研究试行两种改革:一是同一门公共课或基础课,教师挂牌,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听课;二是创造一种学分制和学年制相结合的制度,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当时,我们顾虑较多,不敢接受他的第一种设想,只在因材施教、拔尖培养方面开展了试点,同时开展了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等,受到师生欢迎。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彭康同志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十分重视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总是不满现状,勇于创新,敢于改革,体现了一个忠诚的共产党人的眼光和胆略。
彭康同志对知识分子十分尊重和信赖。政治上的爱护,生活上的关心,工作中的帮助,无微不至,亲切可感。在他领导下工作,老教师心情舒畅,有用武之地;中青年教师更是感到有干头、有奔头。每周一次由彭康同志主讲的政治理论讲座,从来都是座无虚席,许多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也兴致勃勃地赶来参加。当时校内最受欢迎的,是彭康同志的报告。在他的具体指导下,教师研究教学方法,参加科学研究,加强业务学习蔚然成风,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彭康同志在工作中的求实精神是很感人的。师生们经常可以在教室、实验室、饭厅甚至球场看到他的身影,和他无拘无束地谈心。为掌握教学情况,摸索经验和规律,他还常常和同志们一起,开展调查研究。60年代初,他就曾主持过关于学生学习质量、毕业生质量、老交大优秀学生成长过程、我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适应情况等系列调查活动,总结出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在当时的条件下,对于统一大家思想,提高对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促进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让我们以彭康同志为榜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以告慰先贤于九泉。
(此文原载1985年6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校庆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