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教研室 丁梵林执笔
钟兆琳先生于192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后,于1927年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国。他的一生,是为我国电机工程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一生。他不仅为祖国建设培养出大批科技人才,而且是我国电机制造工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为推动我国近代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我国最早讲授电机学的著名教授,他一贯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三十年代,钟老一方面在交大任教,另一方面又担任我国许多工厂和公司的技术顾问或董事,并先后介绍交大电机系的优秀教师和毕业生到这些民族企业中去工作。同时,他还亲自培训厂里的工人掌握技术。这些工厂,一方面成为民族电机工业的基础 ,另一方面,又成为交大电机系学生参观、实验、实习的场所,钟老常亲自带学生到这些工厂去学习和实践。上海解放后不久,他 就积极向组织建议:“我认为:(1)直观教材能增加学生之了解能力,拟收集直观教材方面的资料;(2)工业生产与学校必须密切合作,俾得顺利地开展 科学研究工作。”这实际上是最早涉及到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工业发展要以科学和教育的发展为前导这一辩证的双向对流问题。50年代初,钟老注意到当时电机制造方面的教学实践性环节比较薄弱,在他的支持下,电机专业增添了电机制造方面的设备。在此基础上,以后又正式成立了全国高校中第一个电机制造实验室。
钟老从事教学工作6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讲课时概念清晰,对基础理论和课程要点反复阐明,循循善诱,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难怪有些老校友反映:钟老的讲课“有如行云流水,得益之深,无可言喻。饮水思源,怀念无已”。解放初,钟老就常教导年青教师说:“教书主要是引导学生能自己看书。”他自己一贯是这样做的。他讲课十分重视讲清重点、难点,但不主张对细节讲得过分详细和具体,主张有些内容不必讲解,应由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为了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钟老在课堂上常常提问。
钟老对学生十分关心爱护,师生关系很是融洽。早在解放前,钟老就同情和支持学生进步运动, 并经常为学生排扰解难,介绍他们去工厂、公司等处工作,还亲自写信推荐学生或助教去国外深造。解放后,在担任系主任和教学工作中,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有一次在谈到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时,钟老就说:“教师对自己的教的那门课是花费了很多时间才掌握起来的,学生要学好多门课,若每门课的教师都要求学生对本门课要花较多时间,学生怎么吃得消呢? ”有的电机学教材中,符号比较混乱,常常是一个符号代表几个意思、几个符号代表一个意思。钟老对此深表不满,认为给学生学习增添了困难。有一次几位学生班干部到系办公室去反映意见,钟老看到其中一位学生有点口吃,就对他说:“我小时候也有口吃,很是苦恼,后来下决心锻炼,现有终于不口吃了。”鼓励这位学生只要下定决心去治疗,这种病是可以治好的。正因为钟老对学生十分关心,因此他对班上学生的姓名大多能记住,而且不少学生的姓名和毕业年份,在多年后仍能随口说出,使大家惊奇不已。因此,许多校友,甚至国内外已很知名的老校友,对钟老总是十分尊敬和感激。每次来西安或上海,总要去看望钟老。钟老在60年的教学生涯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学生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钟老一贯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精心指导,并亲自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心得,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有用之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钟老很重视外语学习,不但自己具有很高的英语水平,经常教育学生和年轻教师要学好外语,而且在百忙中还多次辅导年轻教师学习英语,对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起了积极作用。早在60年代初,当时国内英语学习还不普及,钟老就发起组织了青年教师的英语学习小组,由他指定教材,亲自用英语授课,并为大家批改作业。有时授课地点就在他的宿舍。他不但讲解英语,还介绍有关西方的情况以及去美国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使大家获益良多。以后钟老又为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讲授过英语。钟老卧病在床时, 经常对学校去看望他的同志谈起,很想回校辅导青年教师学外语,并希望同学们重视外语学习,使大家深受感动。
钟老是开拓大西北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当年面对迁校的争论,钟老说,如果从交大本身讲,或许留在上海有某种好处,但从国家考虑,应当迁到西安。对西迁的重大措施,他在校务委员会上举手赞成,并卖掉在上海的住宅,带头西迁,为全校作出了榜样。迁校后,钟老不但自己努力克服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而且经常谆谆教导学生和青年教师要确立起献身于开发大西北的理想。直到前几年,他在病床上还对前去探望的同志说:“大学教师是高层的知识分子,决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他还说,他的父亲早年便有志于开发大西北,作儿女的应 当继续为之而奋斗。所以近年来,他虽在上海养病,但主要书籍等仍放在西安,而且要求去世后将骨灰一定要安放在西安。80年代初,教研室的一位同志去新疆开会回来,钟老很有兴趣地 听取了他对新疆和沿途情况的详细介绍。此后不久,钟老就以八旬高龄,不辞辛劳前往新疆和甘肃等地进行了考察。他说,要开发西北,首先要多造几条铁路,铁路通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就会跟上来。他还在全国政协会上联名提出修建铁路的议案。一直到去世前不久,钟老还对开发大西北提出建议,并对当时未能亲自去宁夏考察深表遗憾。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深激励着我们。
钟老的一生,无论在学术上和精神上,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他那亲切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不愧是我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典范。我们作为钟老的学生,要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学习他正直、坦率、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