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德安
我是1950年暑假前来到交通大学政治科的。政治科是解放初交大开展政治教育、讲授政治课的一个机构。当时国文课有“国文科”,英文课有“英文科”,所以,政治课的机构就叫 “ 政治科”。政治科的业务及人事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政治教育处直接管理。当初政治教育处的负责人是汤德明同志(党员、曾在西南联大学习过),副职是金诺同志(当时为非党员,以后调到上海第二医学院)。我们当时被叫作“政治助教”。当时交大有党总支,书记是陈启懋同志,副书记是祖振铨同志。陈不久即调走,祖任书记。两人都来政治科讲过话、布置过工作。
政治科设在“容闳堂”东边楼梯二楼右边,楼梯左边对称的一间是党支部办公室,对面是会 议室,向里走是陈大燮教务长及其秘书的办公室。
当时政治科的领导人是葛如亮(后调到上海同济大学,已去世)。葛是党员,具体工作由他安排。副职是叶尚思,党员,但1950年秋即去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由金诺来我科指派李志材任副职。李是非党员,只负责政治助教的生活等杂事。
1950年政治科除葛如亮、叶尚思、李志材外,还有张志骞、徐问鼎、邹人杰、张启蔚、章德安、黄永年等人,1951年又增加了韩承凯、李建伟(曾任学生会主席)、王荷生等人。现尚在交大的只有叶尚思、章德安了。
政治科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类工作:(1)组织“社会发展 史”的教学;(2)组织时事政治学习;(3)配合各项运动进行宣传教育。
一、 组织“社会发展史”教学工作
1950年至1952年两个学年,交大学生都学“社会发展史”课,讲课人是从校外请的。1950 年 秋请的是当时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黄逸峰同志,每周上一次大课,在新文治堂讲,我们政治助教坐在讲台上两侧作记录或者在台下了解情况。黄逸峰同志平易近人,我们这些初参加工作的助教,不论向他请教什么问题,他都耐心解答。黄住长乐路附近一幢二层小楼,宿舍陈设、用具都极简单。他当时是供给制,夫人也工作,按规定请了一个保姆照看小孩。1951年黄因工作太忙,难以继续在交大兼课,推荐俞铭璜代其继续在交大讲授政治课。俞是杭州市委宣传部长,兼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因身体不好正在上海休息。俞住虹口,每次上课由学校派车去接,政治助教在车上顺便向俞介绍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思想状况;1952年上半年开展“三反五反”和 思想改造运动,政治课就暂停进行。
二、 组织时事形势报告
这也是政治科的一项重要工作,请谁、讲什么都由政治科自定,由我们这些助教去请人。当时交大请来作报告的多数是党政领导,也请过知名的非党民主人士如金仲华先生等。这些领导都很平易近人,请他们来校作报告都很乐意。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机会,我们去邀请时,他们大多亲自接待,亲自听我们汇报情况。那时交大学生大多十分关心时事,有时临时用广播通知听报告,学生立即蜂拥奔向新文治堂。
三、 配合各项运动开展各种活动
解放初期各项运动较多,政治助教都积极参加,并组织各种活动。如抗美援朝运动,政治科助教不仅组织宣传、积极捐款,还有多人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工作,最后批准的有邹人杰和章德安两人任翻译工作,但临行前华东教育部认为政治助教这支部队建立起来不容易,不同意从政治助教中抽调而未能成行。当时政治科还在党总支领导下组织参加抗美援朝的动员大会的发言,章德安的母亲作为报名参军教工的家长发言,介绍为何同意其独子去朝鲜前线。以后的三反五反、思想改造运动,政治助教均配合党、团、学生会共同组织各项活动。只有土改运动仅请人作报告,未直接参加。
政治科的政治助教,除前面说过的葛、叶二位外,当时都不是党员,但政治地位很高,高校领导听的各种报告,政治助教也都去听,会后如何传达,政治科也常参与研究。
政治科只有一间办公室,政治助教当时集中在这里工作,不上大课、不下班级时就在这里学习。当时学习的主要材料,一是报纸,二是《学习》杂志,三是领导人讲话著作。《学习》杂志是当时最重要的学习辅助材料。那时还不大懂得学马恩列斯的原著,但不久就注意了。当时有一家书店,专卖苏联外文出版局出版的马恩列斯著作中译本,可以买到。华东教育部很注意政治助教的学习提高,黄永年、章德安初来时都参加过政治助教暑期的学习。政治助教有很正规的民主生活会,尽管多数是非党员,但要求十分严格。
政治助教除葛如亮为薪给制外,当时都是供给制。1951年供给制改为包干制,到1952年秋才都改为薪给制。政治科当时除电话外,唯一的财产是一台托人安装的五管收音机供学习 用 ;晚上下班后葛如亮常抱回其宿舍听,早上再抱来。这台收音机花了80多元。当时供给制每月零花钱约为2元,中灶伙食费为12元。
在门框上有块白底黑字的标牌,黄逸峰同志来校兼课后提出:“政治科”在旧社 会警察局亦有此名称,不好听,后即改称“政教科”。1952年秋院系调整后,交大在政教科 的班子基础上成立马列主义教研组。政治科、政教科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