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民国十六年)
1月19日 全校考试。因时局吃紧,学校提前放寒假。
1月24日 凌鸿勋校长呈报交通部“一年来学校经费支纳及办理困难情形”一文,指出因各路及上海电报局积欠太多,学校经费难以维持,提出自下学期起,酌增初中、高小两部学、宿费,“恳请钧部俯赐鉴核,令示维持办法。”
3月21日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功,占领了我国最大城市上海,有力配合了北伐军。南洋大学党团组织也积极参与了起义活动。
4月12日 蒋介石3月26日到达上海后,加紧密谋叛变,于4月12日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大屠杀,校内右派势力抬头,内外勾结,气焰嚣张,学校也处于白色恐怖中。
4月18日 随北伐的胜利进军,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垮台。学校由原北京政府交通部直辖改由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直辖。
5月10日 凌鸿勋校长辞职。国民政府交通部派李范一为接收委员接管学校。
李范一(1891~1976) 湖北应城人,1912年赴美留学,曾获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24年参加北伐,1927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交通处处长。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5月13日 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发出通令,要求学校将20名被指名所谓“反动分子”的学生“逐一审查,驱逐出校”,其中大部分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5月14日 担任校党支部负责人的陈育生同志等被开除出校。学校党、团组织遭到破坏。
5月23日 学校举行第一次“总理纪念周”。
5月 聘张廷金为电机科科长,王绳善为机械科科长,徐佩琨为铁路管理科科长,徐恩曾为事务长,平海澜为中学主任。
6月 交通部派王镜如、徐佩琨等为校保管委员,准备改组事宜。
7月1日 举行毕业典礼。应届电机科毕业学生洪明扬等30人,机械科毕业学生蒋大恩等30人,铁路管理科毕业学生尤玉照等24人。
7月16日 交通部通知:“前已派吴健为校长。在吴校长未接事前,派符鼎升暂行代理。”
7月16日 交通部令南洋大学,听候改组。
7月22日 交通部派符鼎升、王镜如、黄惠平、王绳善、徐佩琨,夏孙鹏、章臣桐、朱庭祺8人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筹备委员并成立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决定将铁路管理科改名为交通管理科,分路政、电政、邮政、航政4个门,附设无线电训练所。原电机科、机械科不变。
8月 交通部通知停办附属中、小学。由于多方努力,遂决定将高中部分改为大学预科,聘黄惠平为预科主任。原有的初中、小学改为私立,中学定名“南洋模范中学”,暂借南院旧址开办。
8~9月 新聘教授:电机科王鲁新、钟兆琳、俞汝鑫;机械科蔡有常、鲍国宝、康时清、夏元力等。至此学校全部为本国教师。
9月1日 交通部委任符鼎升代理第一交通大学校长。此为1921年以来交通部对部属学校的第三次改组。
符鼎升(1879~?) 曾任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广东省、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等职。1927.9~1928.2任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代理校长。
9月7日 正式改称第一交通大学。唐山大学改称第二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改称第三交通大学。
9月 交通部令交通大学专办大学。
9月 铁路管理科改称交通管理科。
10月10日 南洋同学会举行会议,决定继续出版杂志,刊名《南洋友声》。
10月21日 工程学会召开全体大会,到会160余人,由周明诚教授用幻灯演示所制的彩色玻璃照片。
10月 第一次招收女生,并添设女生指导员1人。
11月1日 学生会附设义务学校开学。
11月2日 工程学会出版《工程》杂志。
11月 成立群育委员会,设群育处。
11月 经济学会有会员130多人,出了7期《经济特刊》附载于《上海时事新报》。
12月 获“江南六大学”足球锦标赛第一名。
本年 有大学教师52人,全部为本国教师,绝大多数为回国留学生。
本年 改组为第一交通大学后,行政组织和人事有较大变动。改学监股为群育处,废除教务长,撤销教务处由各科主任负责。聘熊遂为事务主任,焦斐瞻为群育主任。交通管理科主任为徐佩琨,电机工程科主任为张廷金,机械工程科主任为王绳善,预科主任为黄惠平。
1925~1927年,南洋大学行政组织系统为:在校长领导下设校长室、教务处(教务长)、事务处(事务长),教务处管机械工程科、电机工程科、铁路工程科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事务处设工程股、会计股、文赎股、庶务科、调养科。
1921~1927年间 学校进行了3次改组,虽政局动荡,战争频繁,但仍在继续发展,是学校重要的转折时期。
至本年9月 1922.6~1927.9,即南洋大学时期,调养室、女生宿舍相继竣工,筹建体育馆及游泳池,立盛宣怀铜像,1927级校友捐建校门口钢筋水泥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