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 中共教育部党组批复,批准第七届党代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党委会,同意潘季任校党委书记,毕镐钧、龚兰芬为党委副书记。本届党委常委会由潘季、史维祥、毕镐钧、龚兰芬、徐通模、吴洪才、王松林7人组成,毕镐钧任纪委书记。
潘季(1934~) 江苏常熟人,195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在校学习期间曾当选为校党委委员、上海市共青团市委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留苏期间担任中国留学生列宁格勒党总支书记和学生会主席,1963年通过副博士论文答辩后回西安交大工作。曾任电机系主任、校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等职务。曾当选为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等。
1月30日 学校决定设立12个研究所、4个独立研究室和1个研究中心。即: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所,机械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电工技术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信息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研究所,通用与化工机械研究所,流体润滑理论及轴承技术研究室,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研究室,自然辩证法研究室,高等教育研究室,文物保护与技术研究中心。
2月7日 陕西省首届研究生工作会议在西安交大举行,蒋德明教授当选为陕西省研究生教育协会主席。
2月 游兆永、史维祥、蒋大宗、涂铭旌、陈学俊、苗永淼、王季梅、刘子玉、姚熹、胡保生、汪应洛11名教授被聘为第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月22日 上海《文汇报》报道,西安交大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所科研成果获巨大效益,国内应用该所科技成果所取得的经济效益2亿多元,相当于国家对该所投资的30倍。
4月1日 硕士生张克农在陕西省青年群英会上被授予“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
4月11日 校党委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学生勤工助学的指导工作。会后不久,校团委、学生会成立了“大学生劳动技术服务中心” 和“研究生科技服务中心”。
4月13日 经教育部批准,西安交大增设高分子材料、化工设备与机械、应用物理、技术经济、工业外贸、科技日语、图书情报7个专业,并批准筹建化学工程、建筑学等2个专业。
4月 陆毅中教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4月 研究生分团委成立。首届分团委书记由陈天宁担任。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执行主任萨拉斯来校参观,同人口研究所人员进行座谈。
5月1日 郑德馨副教授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5月11日 举行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典礼。史维祥校长向谷传纲、王小椿、王建华颁发工学博士学位证书。
5月12日 陕西省工业技术应用研究会在本校成立。聘请史维祥校长和蒋大宗教授为该研究会顾问。
5月13日 阿根廷众议院议长胡安卡来校参观。
5月16日 校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评为“在端正党风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
5月20日 《光明日报》报道西安交大教学改革试行“一门进、五门出”,优异生、优秀生、一般本科生、专科生、淘汰生各行其道;优异生三年毕业,考试进入研究生院,可提前一年至一年半获硕士学位。
5月29日 国家计委发文批复将北大、清华、复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5校正式列入“七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5月 《瞭望》杂志1985年第9期刊登史维祥校长“高校应调整结构层次、改革管理体制” 的建议文章。
5月 主持召开“国际电介质材料性能与应用会议”,有来自16个国家的学者1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中方主席由刘子玉教授担任。
5月 由人口所主持召开“夏季国际人口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14个国家共73人,其中外国学者有49人。
5月 西安交大当选为“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第二届组长单位,代校长庄礼庭当选协作组第二届组长。
5月 在陕西省首届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中,西安交大获团体和个人第一名,30人获得个人奖。
5月 首届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北京举行,西安交大成果成交99项。中央领导赵紫阳等观看了西安交大成果。
5月 首次举办教改试点班的招生工作结束,54名新生录取入学。
5月 在陕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再次夺得团体总分、男子总分、女子总分3项冠军,打破9项省高校纪录,夺得21项单项第一名。
6月4日 博士生乐伟梁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6月 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举措出台:(1)修订教学计划,实行“三减三增”,即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性环节,教学计划的总学时从2 700学时压缩到2 500学时,4年人均上机80~100机时;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减少课堂授课时间,增加学生自学时间。(2)试行浮动学制,称“一门进五门出”,培养不同规格人才。即统一招生入学优异生可提前毕业或报考研究生,也可攻读第二学士学位;优秀生可推荐免试读研究生;大部分如期毕业,毕业后获学士学位;少数差的学生两年修不满75%学分转为专科生;太差者按退学处理为淘汰生。(3)试行学分制。从1985年9月在全校试行。(4)实行大班主讲教师选聘制。(5)对专业教学实行评估。(6)实行教学奖励制度。设立教学优秀奖、教学改革奖、优秀教材奖。
6月 教育部批准西安交大“七五”重点建设投资为1.6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 000万元,教育部投资6 500万元,学校自筹2 200万元。
7月 本年应届毕业本科学生1 696人,专科学生230人,有182人获硕士学位,毕业夜大学生220人(本科103人)。
8月10日 学校决定成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8月20日 教育部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北京大学等五校扩建工程今年开工建设复函的通知”。西安交大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9月1日 学校提出本学期工作要点。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扩大研究生规模,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
9月7日 新生开学典礼。本年招收本科生2 690名,研究生1 707名(博士生105名)。
9月9日 举行大会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史维祥校长代表学校党政向全校教师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感谢。
9月10日 姚熹教授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9月10日 “教工之家”楼在2村落成剪彩,向全校教工开放。
9月18日 与波兰革但斯克技术大学代表团签订校际合作协议。
9月 首次招收30名少年工科大学生。
9月 中顾委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校务委员会主任陆定一学长为学校书写“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这四句话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老交大传统,现成为西安交大的校训。
9月中旬至10日初 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和抗议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北京学生自发上街游行。9月28日凌晨,西安交大也有上千名学生自发上街游行。10月1日又有数百名学生涌出校门上街游行。很快学潮平息,校内大小字报清除,学校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0月2日 遵照中央指示,学校宣布取消“四大”即取消校内张贴大字报等的决定。
10月21~24日 本校主办召开了“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国际讨论会”。周惠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参加会议的有来自8个国家共150名专家。
10月 西安交大1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其中“共轭件啮合精度运动测试与工艺分析装置”、“压缩机环状阀设计新方法”、“管流脉动与管道振动的控制”、“汽轮机(KT-1501)高压缸新转子设计研制”、“电厂蒸汽循环函数与方程-电厂热力系统节能分析原理和方法的革新” 5项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由熊则男等、吴业正等、党锡淇等、马致远等、武学素等获得。“多排切向小孔供气及双气膜气体轴承”、“实际工程激光全息测试技术及JD-83移动式全息照相机”、“低碳马氏体在煤矿刮板输送机上的推广应用”、“宝石牌单臂吊环” 4项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60吨高冲程无接触传动电磁螺旋压砖机”获国家科委发明四等奖。
11月2日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白纪年、副书记周雅光等来校指导工作,同70多名学生代表在一起交谈,直接听取意见。
11月15日 校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程迺晋当选为侨联主席。
12月6日 学校隆重纪念“一二·九”运动50周年。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李溪溥及当年“一二·九”运动的参加者李连璧等陕西省领导同志与学生一起抚今追昔,展望未来。
12月20日 校第十九届团代会召开,李林当选为团委书记。
12月31日 国务院学位办特批姚熹、蒋正华2位教授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并批准新增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博士点。
本月 国家科委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批准西安交大为首批建站单位,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是“机械设计与制造”和“金属材料”。
本年 姚熹教授获得美国陶瓷学会1985年Ross Coffin Purdy奖,此奖是对世界各国在陶瓷科技文献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学者的最高奖励。姚熹是获得此奖的唯一的中国人。
至本年 1979~1985年,学校共派教师、研究生出国进修、留学315人,分别派往13个国家,其中派往美国者占50%。至1985年底有164名教师学成回国。出类拔萃者有姚熹、蒋正华等。至1985年底累计接待外宾和台、港同胞5 300余人。与国外27所院校正式签订校际协作协议。
本年 年底,在校研究生1 432人,其中博士生115人;本专科在校学生8 696人,夜大函授学生705人。全校教职工4 501人,校本部有教职工3 277人,其中专任教师1 511人(教授39人,副教授278人)。共设研究生院、管理学院,18个系,47个专业,14个研究所,19个博士点,36个硕士点。有博士生指导教师25人。18个系为:机械工程系(5个专业);材料工程系(2个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系(4个专业);动力机械工程系(5个专业);电气工程系(6个专业);电子工程系(3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个专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3个专业);管理工程系(2个专业);经济管理系(2个专业);数学系(2个专业);工程力学系(1个专业);物理系(1个专业);机械学系(1个专业);建筑与结构工程系(2个专业);化学与化学工程系(3个专业);外语系(2个专业);社会科学系(1个专业)。
本年 学校总经费7 081万元,有固定资产26 915万元。下拨基建投资2 113万元。建成了干训生楼、研究生楼、附中教学楼及教工之家、电影广场等建筑。东、西花园及喷水池、腾飞纪念碑工程在紧张进行,拟于90周年校庆前全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