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天地
彭康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忠诚实践者、探索者。在领导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认真研究、总结老交大的办学传统以及革命老区的教育经验,重视学习借鉴苏联的教育经验,积极探索高等教育规律,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他坚决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双百”方针,充分发挥党内外人士和老教师的作用,十分关心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无微不至关怀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他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以博大的胸襟、深邃的思考和开创性贡献名垂青史,成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高质量建设人才 1.继承发扬老交大优良传统 交通大学1896年以南洋公学之名创建于上海,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大学之一和工业科技教育的先驱,曾经被视为实业救国的旗帜,有“民主堡垒”之称,具有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校风学风醇厚,以培养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著称,担任过校长的唐文治、蔡元培、张元济等,都是首屈一指的大教育家。彭康对交大的传统和风范极为看重,在多种场合予以高度评价。他动员老教授组成一个工作班子,请40年代即担任交大数学系主任,建国后主持全校教学工作的张鸿副校长牵头,系统总结交大半个多世纪的办学思想、理念和特色,对老交大何以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进行深入调查。针对新中国培养人才的要求,并借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革命老区办学的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交大人才培养新的路子。交通大学的办学特色“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就是那个时候总结出来并加以推广的。 彭康强调说,继承老交大传统,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把学校办得更好。他经常用老交大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勉励大家,其中讲得最多的,是1934 届毕业生、1955年冲破阻挠从美国归来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树为全校持久学习的榜样。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多培养几个钱学森,甚至比他更好的!” 2.明确目标任务,确保第一流的培养质量 彭康坚持正确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交大的生命线。他在学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阐明:“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我们培养学生的根本目标是又红又专”。当时有舆论主张,大学培养的不是专家,而是普通劳动者。彭康对此强烈质疑。他说:“我们一穷二白的面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学家来改变”,“今天知识分子不是多而是少了,要大量培养”。交大这样的学校,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科学家、工程师。他认为大学生,包括大学教师、知识分子都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心要与劳动人民跳动在一起,但是如不具备建设本领,就从根本上违反了人民利益。他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按教学规律办事,集中精力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要有明确的方向,这就是为社会主义服务”,反对政治脱离实际、脱离业务的倾向。但是,“政治要过得硬”,“业务也要过得硬”,绝不能仅仅满足于“业务上过得去”,要把政治落实到“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中。总之,“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为社会主义而教、而学”,就是“要在明确坚定的方向下,努力学习,赶上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明确了培养目标之后,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来培养学生,彭康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创造性的回答。 ──学校一切工作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1955年1月彭康主持召开交通大学首届党员大会,确定学校工作的总方针是面向教学、面向学生。这就是交大从此讲了几十年的著名的“两个面向”。它集中反映了彭康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的根本大纲。在彭康领导学校10多年间,不管风吹草动,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坚持教学为主,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勤奋向上的校风学风。直至极左思潮甚嚣尘上的文革前夕,在受到种种非难的情况下,彭康仍然坚持这一主张不动摇,还在反复强调学校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和人才培养开展,各部门要全心全意服务于教学,避免政治运动冲击教学。 ──探循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 彭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倡导者。他说:“我们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里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就需要采取更有效的办法,培养出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文化的人才来,实现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教育改革,把我们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进行改进,更加迅速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有较高科学技术文化水平的人才。教改不能降低质量,否则何必改?改了以后,要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牢、更活,学了能够用,这就能适应国家形势的要求,使学生更好地从事工作,为现代化服务。”为推进教改,彭康亲自组织教学质量调查、专业方向调查和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调查,以掌握情况,探索规律,寻求人才培养新的途径。60年初,经彭康指示,学校在条件成熟的系设立了教学改革试点班,带动全校的教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成为主动者,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彭康主张,学校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学好,因此必须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扭转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广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甚至日常生活安排,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调整、改革,努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和学习局面。既要上好课,做好实验,也要给学生多留出自修、上图书馆、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死记硬背、生吞活剥。他结合自己在国外学习、考察的体会说,那里的大学生学得并不比我们多,但学得比较活,也更注重能力,这很值得借鉴。 在彭康指导下,学校确立了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的“教学三原则”,其中第一条是“少而精、学到手”,第二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第三条是鼓励革新批判精神。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搞好学习,学校于1954年在全国率先设立一年级办公室,配备骨干师资悉心指导学生。在学生中享有很高威信的著名物理学教授赵富鑫、资深数学教授徐桂芳等都承担了其中的领导工作。 ──教师要教书育人,发挥主导作用 彭康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师生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的统一,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必须调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重视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学得主动、生动。 彭康经常讲:有好教师才有好学生,“学生怎样学,怎样培养他们的思考方法、学习方法,以及怎样培养好的学风等等,都要老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有全面发展的观点,对学生全面负责,既要管学习,也要管思想,教书育人并重。既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相对独立性,也要特别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放任自流的倾向。他勉励广大教师加强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广泛开展教学法研讨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启发和引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加强后勤保障 彭康狠抓稳定教学秩序的工作,重视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注意克服薄弱环节,排除一切对教学的干扰。在他主持下,围绕人才培养,制订出一系列学校工作规章制度,如《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暂行条例》、《系常务委员会实施办法》、《加强行政管理,整顿公共秩序的暂行规定》、《教研组工作条例》、《总支委员会工作条例》、《支部委员会工作条例》等等。他要求把课程、课时、教室、教材、教师固定下来,不要经常变动,并从教师任课、排课、教室分配,到生活后勤保障方面的冬菜储存、棉衣补助、宿舍管理等方面,件件检查落实。他要求大家都负起责任,使学校一切工作有条不紊,按秩序地去办,为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一切条件。 3、毫不动摇地加强“三基” 彭康认为,学习要重在打基础,交大的教学关键在抓好“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基内容不能少,毕业后学不到的内容不能少,数学物理内容不能少。”1958年至1960年间的“教育大革命”,出现了打乱课程体系、削弱基础的实用主义倾向。对此,彭康提出严肃批评。他形象地说:“还是要三级火箭”,就是要按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循序渐进,先打“基础”,再建“高楼”。对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有严格要求,要学好、学活、学牢、学得过硬,还要熟练。例如,看图、制图、运算能力,一定要练好练熟;要教学生学会分析、整理感性材料,将来搞科研、做工作都需要这种能力;凡有规格要求的,都要合乎规格,不合规格的要重做,要培养“三严” (严谨、严格、严密)作风,不能马马虎虎。 坚持交大“基础厚”的教学特色,千方百计打好基础,以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形成了全校的共识,成为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和长期坚持的方向。学校顶着风险,排除种种干扰,防冒进,不跟风,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走自己的路。不少高校一度盛行的一年级上专业课、“单科独进”等躁动一时的做法,由于彭康明确表示反对,在交大就没有被推行开。学校坚持正常的教学计划,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从而使广大学生深深受益。1964年西安交大毕业,80年代初曾同时荣获两项国家发明奖的陈惠波回忆说:那时我们学习最看重的就是打基础,每读完一门功课,它的来龙去脉都能说出来。基础课学得格外扎实,为我们一生献身科学事业打牢了根基。在政治运动频仍的年代,教学秩序不时受到干扰,教师精力分散,学生学习时间经常被无端占用。为此彭康以极大的勇气,作了大量拨乱反正的工作。他一再强调,学校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育人,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另搞一套。他三令五申,“要限制社会活动和开会时间,把时间用到主要任务上”,“教学时间不得侵占”,严禁随便停课搞运动。他赞成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真刀真枪”地搞好课外实践,但坚决反对用过于频繁地安排体力劳动,并用以代替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他尖锐地指出,以为劳动就可以包办一切,就可以抛开课堂和书本,“这是一条反面经验,必须纠正”。他曾经用将近半年的时间,主持对机械、动力、电气三系各一个教研室的调查研究,用大量事实说明片面强调参加政治运动和生产劳动,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工作所造成的弊端,毫不手软地进行纠偏。 4、因材施教,生动活泼地开展学习 彭康是一个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开拓创新的人。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他视野开阔,思考得很深很远,提出的许多观点很大胆,富有前瞻性。比如,他多次主张突破现存的框框,较大范围地推进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实施拔尖培养。他用辩证法来启发大家,一再讲,要承认学生有差别,正视这种差别;要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能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积极采取措施,让拔尖学生学得更好,让更多的学生赶上来。 时任教学科研处长的庄礼庭教授回忆,彭康曾一再向他建议试行两种改革。一是同一门公共课或基础课,教师挂牌,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听课;二是创造一种学分制和学年制相结合的制度,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当时的环境下,不便立即实现他提出的第一种设想,但在因材施教、拔尖培养方面,学校积极开展了试点工作,面向优秀学生增开部分课程,举办高等数学和外语快班,试办了优秀学生样板班,同时广泛开展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等,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教学局面,开辟了学校育人新境界。 彭康呕心沥血培养人才,他充满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结出了丰硕成果,学校育人工作承扬传统,与时俱进,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年那批在校大学生以根基牢、学得活、动手能力强著称,他们中涌现出大批科技与建设骨干人才,目前成为两院院士者已有10多人。 (二)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1、把知识分子作为依靠力量 1953年7月彭康到校履新,第一件事情是登门拜访陈石英、程孝刚、钟兆琳、周志宏、沈三多等多位老教授,向他们请教如何办好交大。彭康的亲切和蔼,虚怀若谷,给大家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彭康办学,思路非常明确,就是紧紧依靠知识分子。他向全校提出,办好学校牢牢抓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提高。有了这两条,学校工作就能很好地完成。而实现党的领导,核心的一条是贯彻知识分子政策。这些话,他是1953年到校后召开第一次全校大会时讲的,此后10多年一以贯之,任凭风吹浪打,从来没有动摇过。 彭康说,知识分子问题,主要是团结合作问题,要把他们当老师来教我们。发挥他们的作用,就是让他们有职有权,敢说话,敢负责。在彭康组建的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中,作为骨干教师的教授、副教授占到67%,而校务委员会又是当时党委领导下重要的决策机构。副校长岗位上先后有陈石英、张鸿、陈大燮等资深学者,彭康对他们非常倚重,让他们放手开展工作。 他在学校党代会上郑重提出,学生要尊敬教师,青年教师要尊敬老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他提议,学校为26名教授、副教授配备了助手,其中著名电机学家、一级教授钟兆琳教授配备3名助手。他特别要求,对于老教师和专家,在生活和工作条件上予以特殊照顾。钟兆琳教授的儿子被打成右派,处境险恶,彭康冒着风险将其调进交大照顾孤身在校的父亲。当时政治活动繁多,严重干扰业务。彭康对此进行纠正。他做出规定,保证教师5/6的业务时间,除教学科研工作外,“应减少他们一切活动”。 加强党的领导,首先要有好的作风、好的形象。彭康主持制定的党支部工作条例,明确教师支部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学生支部工作要以学业为中心。为此他说:“党员不干业务工作,就是把最基本的任务放弃”。“党员只有好好学习,迅速掌握业务上的发言权,才能打开工作局面。”他在全校党员大会上讲:我们不能做空头政治家。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人,比如党总支书记,一定要能开一门课,否则光批评教育人家,而对知识分子的艰苦劳动一点也不理解。有一个教研室的党支部曾发生过不尊重老教师的事情,彭康要求坚决纠正。这个支部为此作出的道歉书修改了9遍才予通过。 学校要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要解放思想,放开思路。彭康明确表示:“学术问题可以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党委和支部都不作结论,学术问题只是个人发言,可以争论,包括我对学术问题的发言”。“不能把学术问题当作世界观或是政治问题来批判”,“不要老是批评人家的名利思想”。这些话今天听来似乎老生常谈,平淡无奇,但在那个时代是要有极大勇气的。迁校后落成的图书馆,气势恢宏,设施先进,英国政治家蒙哥马利来校参观时誉为“亚洲一流的图书馆”。彭康指示把它建成高水平的学术中心,首先是把教师阅览室布置好,要为教师提供最便利的服务,老教师急用的书可以直接送到家里去。 2、集中精力抓好教师队伍中党的建设 到校任职后,彭康集中精力抓好党的建设,尤其是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交通大学是当年著名的民主堡垒,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党的队伍一直活跃在校园中,至解放前夕,全校近2000名学生中就有中共地下党员180余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可贵贡献。但是,交大的党员主要集中在学生中。建国初期的党员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党组织派到学校工作的干部,一部分是学生或者留校任教的年轻教师。由于学生毕业、“参军参干”等因素,1952年底全校党员仅200余人,在师生中的比例是不高的。 彭康到校不久即围绕党的建设,组织有关同志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路。针对当时新党员发展往往纠缠在家庭、社会关系问题上,彭康提出了几条重要原则:(1)历史问题看现在,社会关系看本人;(2)重要的是承认党纲党章;(3)对于有缺点的人,完全可以吸收到党内进行教育,要看主流、成绩,不要求全责备;(4)新发展的党员业务要强,至少要在中等水平以上。这样就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1954年1月至1955年1月,学校一年间发展党员173人,全校党员达到500人的规模。上海高校曾作为重要经验予以推广。 在此基础上,彭康于1956年主持制定了发展高级知识分子入党的五年计划,他希望有更多的教授学者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他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入手,亲自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讲座,坚持每周讲一次理论课。从白发苍苍的教授到青年学者,大家竞相参加,从来都是座无虚席。作为具有丰富革命实践经验的哲学家,彭康的报告讲透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讲透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前景,讲透了社会主义交大的历史使命,使大家深切体味到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奋于真理的力量。交大老教师们常常回忆道:当时校内最受欢迎的是彭校长的报告,他让大家在一种亲切的氛围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令人信服。 教授的入党,彭康要一一过问。在1956年前后,就有老教授朱物华、张鸿、赵富鑫、周惠久、朱麟五、黄席椿、王哲生,中年教师刘耀南、庄懋年等相继入党。朱麟五教授当时是动力机械系主任,各方面表现出色,唯对入党信心不足。他说:“当时很自卑,觉得各方面水平都差,身体又不好,甚至觉得自己如果参加到党内来,就好像一个满是新车床的车间放进了一架旧机器,会给党增加包袱,因此不敢大胆提出申请。”彭康与党委多次约他谈心,打消他的顾虑。1956年4月讨论朱麟五教授入党,彭校长特地请教授们都来列席会议,以这种方式表明党组织的态度,给大家以鼓励。 对党外知识分子,彭康同样十分尊重。交大的九三、民盟基层组织,在学校的政治生活、学术建设中十分活跃,团结了一大批骨干岗位上的优秀知识分子,彭康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相知甚深的朋友,其中就有先任教务长、后为西安交大副校长,曾两度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陈大燮先生。 3、放手培养青年教师 彭康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付出了巨大心血。50年代,随着学校规模扩大,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进入师资队伍,20多岁的助教一度占到教师总数70%以上,他们必须尽快成长起来,形成新的骨干力量。为此彭康主持制定了师资培养规划,并专门成立教师科来加强师资建设的工作,成为全国高校机构设置中的一个创举。彭康明确青年教师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的培养方式,鼓励新老教师结成师徒关系,推广老教师传帮带的典型。鼓励青年教师钻研教学法,熟练掌握外语,熟知最新科技进展。当时规定,一名助教必须经过教学小组试讲、教研室试讲、部分章节试讲3个环节,反复磨砺、得到认可后才能获得讲课资格。而当老教师授课时,青年教师须随堂听讲。学校为青年教师开设了俄、英、日、法、德外语进修班共12个班次,先后选送50多人出国深造或去清华、哈工大等校进修。另有50多人送到大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现场实习和科研训练。彭康与青年教师谈心或参加青年教师试讲,在教室听课或到答疑室、实验室,大家习以为常。他还曾就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等,在无线电技术等教研室长期蹲点,参加教研室的各种活动。在全校努力下,数以百计的青年教师很快成长起来,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学科研尖子,他们逐渐成为学校主力,使迁校后的交大获得很强的发展后劲。这批青年教师中如今已有9人成为两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有10多人成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有数十人先后担负起西安交大及其他高校的领导工作,有的成为全国先进典型、世界上有声望的学者,有的后来还走上了国家领导人的岗位。大家普遍认为,交大改革开放后大发展的底子是在50、60年代打下的,彭康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创造了无愧前人的业绩。 4. 正确处理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关系 彭康把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重要的战略任务。他经常讲:“教学质量高不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高校的一切教学科研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因此,必须尊重教师,培养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学校各部门都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彭康曾多次主持师资培养的调查研究,制定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方向和具体计划,特别是对新建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经过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学校逐步建成一支又红又专、老中青相结合、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彭康强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1)政治与业务的关系 彭康强调正确理解红与专的辩证统一关系,政治和业务上都要过得硬,红必须专,政治必须落实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业务上。教学科研搞得不好,学习不好,业务上不去,就根本谈不上又红又专。对有人一度热衷于制定所谓红专规划,政治术语一条条的做法,彭康批评说:这些东西流于形式,不要再搞了。现在要切切实实做些事情,比如听什么课,补什么基础,掌握哪些基本实验。尖端要有雄厚的基础,没基础尖端就是空的。他尖锐地说:天天学政治,搞政治挂帅,基本任务不能完成挂什么帅?我们决不能培养空头政治家。60年代欧洲一个小国被捧为“社会主义的一盏明灯”,到处让人家学习,彭康也被派去实地考察。但他一回到学校就明确表示那里在搞极左的一套,绝不能效仿学习。 (2)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彭康认为,过去教育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为理论而理论的倾向必须扭转,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忽视理论。从学校实际看,要掌握先进科技就必须在理论探索上狠下功夫。他说:“我们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目光就要看得远一点,在今天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打好明天科学发展的基础,为明天培养干部。科学技术要走在生产的前面,不能跟在后面跑。”他鼓励大家在理论上发奋攻关,勤于钻研,同时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他多次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阐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异同;论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的必要性,澄清了当时所争论的许多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是先上专业课还是先上基础课,参加生产劳动能不能代替课堂学习和实验,传授知识是不是一定要从实践环节开始等等,把人们从那种简单化、庸俗化的迷雾中解放出来,弘扬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彭康经常强调:“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搞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发展科学。”不但教学上要保证高质量,也要在科研方面出人才、出成果、出经验。勉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发扬自力更生、敢打硬仗的精神,打破框框,敢于创造,勇于搞探索性、难度大的课题,“不要怕出不了成果,即使失败了也可以取得经验”。针对有些同志存在思想顾虑,写论文怕被人指责为名利思想,他明确表示 “发表论文不等于名利思想”,出成果出文章就应该鼓励。 彭康亲自抓了计算机、自动化、金属材料强度、电气绝缘等学校重点研究项目。在他领导下,学校以迁校为契机努力,努力实现科学研究新的跃升,促进教学科研更加紧密地结合。1958年7月,西安新校园里成立了高电压研究所、焊接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电工研究所、纺织研究所、机制工艺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采矿冶金研究所、矿产地质研究所、工业经济与生产组织研究所、应用力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摩擦磨损研究所、土力学研究所、动力研究所等15个研究所。金属强度实验室、绝缘实验室随之列入当时高教部屈指可数的直属实验室,周惠久教授主持的金属材料强度研究被誉为全国高校科研“五朵金花”之一。在此基础上,学校的科研机构与队伍不断壮大,逐渐形成很强的实力,为学校朝研究型大学方向发展奠定了根基。 (4)新老教师的关系 彭康认为,一种好传统、好作风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老教师有丰富的经验,业务成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和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要靠老教师来培养,要学习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要形成尊重老教师、爱护青年教师,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良好风气。在彭康指示下,学校大力提倡老教师传帮带,动员新老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并积极挖掘和树立这方面的先进典型,其中著名电子学家沈尚贤教授悉心培养叶德璇(后来成为学术带头人、骨干教授)的经验,经彭康表扬后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6)培养和使用的关系 彭康指出,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学校要抓,系、教研室更要集中精力抓;要加强培养和引导,“把对教师个人的要求和学校、国家的目标一致起来”;要坚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的正确原则,持之以恒地做好培养和提高工作;要产生领军人物,“各个学科都要培养自己的学术带头人”。他亲自蹲点,参加各系、教研室青年教师培养规划的制订和讨论。他主持召开全校师资培养经验交流会,明确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方向和措施,强调执行计划要严格,督促检查要及时,出现问题要迅速解决。在彭康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从学校到各系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师资培养规划,教师也都制定出个人计划,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和可持续发展。1963年,高教部将西安交通大学的师资培养十年规划转发全国高校。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1.用革命精神点燃理想之火 彭康深爱学生,在一届届学生的成长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特别关注青年一代思想上、道德情操上的健康成长,千方百计引导他们走好人生道路,激励大家为实现美好理想而不懈奋斗,为追求真理而勤奋学习。 在彭康看来,青年学生树立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与分析客观规律,才能把自己锻炼成符合新社会需要的人。”他希望身边的同学们 “有革命精神”,“有勇气”,“有朝气”,有“革命的乐观主义”,“敢于承担责任、挑担子”,“勇于揭露缺点,和不良现象斗争”,并且“要有坚定的意志、愉快的心情、健全的体格、开朗的心情”。他鼓励学生在学习钻研的过程中敢于创造、勇攀高峰;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养成乐观、坚强的性格;在集体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在文体活动中陶冶高尚情操。 彭康强调,作为社会主义大学,就是要培养思想觉悟高、有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培养政治坚定、思想活跃、业务过硬、身体健康、有创造精神的革命者,他们“要有志气、有理想,表现出青年的气魄”。为此,“我们的大学生要懂得马克思主义,关心国家大事,服从国家计划和工作需要,培养唯物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理想,使学到的知识、专业技能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要学习唯物辩证法,懂得“实现理想要一步一步来,实事求是,把革命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他特别希望学校的气氛活跃而不沉闷,所培养的学生 “不是死头脑,而是有独立见解,勇于实践,敢于创造,有独创精神的人”。彭康经常讲,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形成的理想和目标,对一生至关重要。大学是青年人的黄金时代,理想、智慧、情操臻于成熟。因此,既要注意保护青年的朝气,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们。在他主持学校工作的十多年间,思想政治教育抓得很紧也很实,思想政治教育课配备了很强的师资力量。彭康本人亲自为学生开讲座。学校十分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把政治理论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品格情操,养成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克服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暂时困难,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 2.大力倡导“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 “三活跃”——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是彭康在1961年学校团代会上正式提出的,并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成为学生工作基本指导思想。彭康精辟地论述说:“思想活跃、就是要青年们敢想,敢说、敢干,多思考、多比较,提高识别能力;学习活跃,就是要有理想,有雄心壮志,认真读书,刻苦钻研,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生活活跃,就是要有朝气,具有广泛的知识和兴趣,有多样化的文化生活、正确的生活方式,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地去工作、学习。”他希望全校,首先是学生群体普遍能够活跃起来,思想氛围、学术氛围、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出现一种持久的活跃、活泼的气氛,以利于人才健康成长。 书呆子是彭康最不赞成的,他要求把学生从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他一再讲,“青年人要朝气蓬勃”,“兴趣要广泛,接触面要广”,“要看各种书,思想才不会僵化”。他希望大家保持朝气、锐气,能够学得扎实而活泼。他说,如果管得太死和学得太死,好苗子就成长不起来,所希望的优秀人才就会变成无所作为的庸才,因此一定要警惕这种现象。学校一些同志在企业作调查时发现,本校一些毕业生显得比较呆板,不如清华等校的学生活跃。反映到彭康耳朵里,立即引起他的警觉。他指示认真查找原因,找到对策。他要求首先从教学上解决好这个问题,认真克服课程、课时安排过多,自学时间少,课业负担重的弊端。他还指示校团委设立专门机构指导学生课余活动,安排图书馆购进更多品种的图书供学生借阅。他希望学生中能涌现出更多的文艺、体育人才,“要发现这种人才,在教工中也要发现这种人才,这样才能活跃起来。”彭康自己是一个文静稳重的人,却也兴趣广泛,喜欢文体活动和摄影艺术,华尔兹跳得很好,参加师生舞会常至终场。各种全校性体育比赛他都到场观看,从不中途退席,赛后还要同运动员、教练员聊一聊,讲几句热情鼓励的话。他走到哪里,那里就是一片欢快的笑声,师生间活跃平等的气氛给人感染。 彭康特别指示,共青团组织首先要活跃起来,“团结全校青年努力做到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树立认真读书、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和发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在“三活跃”气氛中,大家畅所欲言,心情舒畅,参加学习和各种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要求入团、入党的积极分子越来越多,出现了一大批党课学习小组。各种社团,如文学社、文工团、美术社、科研小组、合唱队、管弦乐团、各种体育队等,吸收了全校80%以上的学生参加。校园里文体活动安排得极为丰富,学生自编自演的话剧、大型管弦乐演奏、摩托队、体操表演等在高校间是出名的,交大体育健儿曾作为陕西省代表队的主力参加全运会。同学们称自己的母校是一所“多艺的学校,欢乐的集体”。 3.着力培养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彭康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集体和社会责任感,曾在多次报告中,以及与学生面对面讨论交流时,专门论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民主与自由的关系,积极倡导集体主义,提倡互相尊重。希望在学校里,“人和人之间有一种新的关系”,大家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以诚相待,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生气蓬勃,团结一致,共同前进”;“互相创造良好安静的学习环境,互相遵守秩序”;“互相照顾,互相尊重”。不但同学们之间团结友爱,也要特别注意尊重老师,尊重工作人员,要懂得怎样与师长、同学、周围人们相处。他经常对大家说:我们生活在大学里,被看作有文化的人,因此更要谦虚、有礼貌、有教养。他告诉大家,“礼貌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而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他提醒说,言行举止 “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但却表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并不可以我行我素,过于随随便便。 4.强调以德为先,全面发展 彭康经常鼓励青年人重视修德养身,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说:所谓全面发展,包括政治、业务、文化、健康等各个方面。作为接班人,各个方面都要过硬,要有文明素养,有健康的心智和体魄。他叮嘱学生:不管学习有多重,也要坚持清晨出操,下午五点后到操场锻炼;要注意劳逸结合,争取每天睡够八小时甚至九小时;要多参加文体活动,培养特长和爱好。他告诉大家:我们的培养质量也包括健康在内,不健康就无法为社会主义服务。而健康不但表现在体魄上,也表现在生活有秩序、有规律、有健康情趣等各个方面。他说:我们做工作要讲科学方法,而科学、文化也要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包括建立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清洁整齐,讲文明礼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等等。离开这些还谈不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彭康的循循善诱,促进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学校充满团结向上的气氛。交大学生品格端正、严以律己的过硬素质,学有专长、多才多艺的良好形象,校内外传为美谈。 (四)率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弘扬艰苦奋斗西迁精神 彭康到校任职的第三年,1955年4月,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彭康对此表示坚决拥护。4月9日,他主持召开党委会、校务委员会,传达中央决定,部署相关工作。委派总务长任梦林、基建科长王则茂立即赴京请示迁校事宜。5月初,彭康专程到西安,与资深学者朱物华、程孝刚、钟兆琳、周志宏、朱麟五教授一起,现场踏勘学校新址。经城南城东多处备选校园反复比较,最终选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唐兴庆宫故址为交通大学新校园,在麦浪起伏的黄土地上铺开新的历史画卷。 交通大学作为我国创建最早的著名学府之一,在当时最发达的繁华大都市上海已生长60载年华。交大在上海,上海有交大,这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从经济实力、文化环境、工业设施、生源条件等各个方面来讲,交大在上海继续发展的优势都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祖国需要一所高水平的工科大学到西部去;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相当一部分部署在西部,以实施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为起点,大西北的开发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广大人民群众在急切期盼交大的到来。这个道理,彭康在师生员工中,在党员干部中一遍遍地讲,把它化为全体交大人的共同意志。他充分发动党团组织的力量,并紧紧依靠教授专家开展工作,由德高望重的陈石英副校长、陈大燮教务长,以及任梦林总务长等牵头,组成了强有力的迁校领导班子,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动员,敲定迁校、建校的每一个细节。 西迁工作的推进迅速有力。1955年5月25日,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关于迁校问题的决定公布后,全校立即行动起来,上海、西安两地也随之动了起来。在西安市人民政府以及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按12000名学生规模确定的1200亩土地很快征集到位,新校舍于10月26日开工兴建。来自全国的8支施工队先后开进这片皇家园林旧址,古老的土地沸腾了! 1956年1月至2月,在西部人民群众热烈的欢迎声中,交大西北参观团抵达西安及西北各省市,目睹了西安新校舍拔地而起的情景,领略了大西北工业建设蓬勃发展的新貌,把令人振奋的消息带给师生。6月,包括张鸿副教务长在内,西安交大迁校先遣队抵达古城。8月10日,第一辆满载师生员工的列车在豪迈的歌声中驶往西安新校。9月10日,开学典礼在西安人民大厦隆重举行。此时,迁来西安的师生员工和家属已达6000余人,并陆续达到8000人。其中1956年入校的学生全部在西安报到上课。由于西迁深入人心,学校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动员工作,本年全国各地报考交大的学生大幅增加,录取成绩甚至高于以往。 迁校之初,环境生疏,条件艰苦,尘土泥泞触目皆是,甚至未来得及修出一条像样的道路。但校园中洋溢着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气氛,同时学校提供了最好的后勤保障,使每名师生员工都深感温暖。当年迁来西安的老师回忆说:进了西安新家,洗脸水已经打好了,西瓜也切开了,先期运来的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 交通大学西迁,彭康完全是从国家建设大局,从交大的长远发展看问题的。为此,他坚定不移,坚决果断。1957年的一段时间里,当迁校工作在“大鸣大放”的背景下出现反复,又与“反右斗争”交织在一起,校内外议论纷纷,交通大学迁校俨然成为社会热点时,彭康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冷静分析所面临的情况,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最大限度争取校内外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在困难的情况下牢牢把握学校全局。他坚决拥护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要从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动员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来看待交大的西迁,支援西北的方针不能变。他动员党组织和老教授,在师生中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统一了全校的思想。根据周总理交大迁校后在上海“留一个机电底子,以为南洋公学之续” 的指示,也针对当时迁校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彭康主持校务委员会调整了迁校方案,并得到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部分,由彭康实施统一领导。根据新的学科专业布局,已确定迁往西安的,按计划逐步西迁,重点仍是向西发展。至1957年底,大部分专业系科和师资迁入西安新校。同时,有针对性地在上海发展了所需要的新专业。在紧张的迁校、建校过程中,教学、科研有序进行,学校各项工作获得新的进展。1959年7月,国务院作出新的决定,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单独成校,分别命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是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抉择,标志着交通大学建校63年后新的起步。是年,同根所生的两所交大一并进入国家重点大学行列。 1959年10月,中央任命彭康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此前,他担负交通大学领导工作已届7年,其中主持西迁工作前后就有4年多。在艰辛备尝的西迁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主导作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带领交通大学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实现了西迁壮举。接受新的任命时他年已59岁,仍然还是那样,以饱满的革命意志去迎接新的挑战。时隔多年,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在参加西安交大85周年(1981年)校庆时,回忆彭康说:“国务院决定迁校后,他主动要求到西北来”,“他曾一再表示,要在西北扎下根来,愿尽毕生之力办好西安交通大学。”“现在当我们漫步西安交大整洁美丽的校园,看到西安交大巍峨的校舍和全校蓬勃发展的景象,就不禁要联想到彭康同志带领全校同志创业的艰巨。” 扎根西安后,为充分发挥西安交大在国家和西部建设中的作用,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彭康主持兴办了数理力学系、无线电系、工程物理系,在尖端领域建立了7个新专业,连同迁来西安的电机、动力、机械各系,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学科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5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院系调整大伤交大元气的被动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理工分家的弊端,为学校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扎根西安是交大大规模培养人才的崭新开端。1960年首次冠以“西安交通大学”校名毕业的学生达1400余人,为建校64年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迁校后至文革前,学校向国家输送了近万名毕业生,超过迁校前60多年毕业生的总和。在西安新校园中,彭康继续组织教授专家系统总结老交大优良办学传统,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稳定教学秩序。移师西安的交大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生源和第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了人们在迁校前后最担心的一个问题。 扎根西安,胸怀大局,着眼于全国特别是西部发展,学校成立了一大批专门研究机构,学术更加活跃,科研工作全面开展起来。在彭康的鼓励支持下,西安交大教师踊跃参加全国学术界的各种活动,是众所瞩目的一支有生力量。当时全国高校教材评审委员会的西安交大教授、副教授有数十人之多,几乎占到本校拥有上述职衔教师的全部,其中9人担任各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扎根西安,在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工作生活,就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良好的环境。迁校时,根据当时西安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学校下决心从上海动员来一批后勤服务设施和工作人员,保证了基本的生活条件。“西安有个上海城”,一时传为美谈。为解决教职工子女的就学,兴办了高质量的附中、附小、幼儿园。从南方运来大批花木绿化美化校园,安排丰富多彩的师生业余文化生活,文艺晚会、体育比赛、舞会等经常举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学校自办农场,尽一切努力为师生员工改善生活,自产的牛奶送到每一位教授、副教授家中。如果说迁校、建校是一场巨大的考验,那么,迁校后的日子里各种考验接踵而来,如大炼钢铁、“大跃进”的干扰,“拔白旗”、刮共产风的考验等等。彭康和交大党组织都奋力将它们顶住,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在大西北黄土高原上,在艰苦奋斗的漫长岁月中,他和全校师生员工开辟草莱,奋勇前行,稳定和壮大了队伍,发展了事业,创造了世所公认的交大又一个黄金时代。 交通大学西迁是影响深远的历史性重大事件。当年在领导迁校时,高教部部长杨秀峰曾多次强调:交通大学到西安,就是要担负起在上海不能担负的任务。时隔25年,1981年4月,教育部部长蒋南翔评价说:“交通大学的迁校,是我国在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方面一个成功范例”。“这是交大师生向更广阔的建设领域进军,是交大校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创举,值得大书特书。”再过25年,2006年4月,教育部在西安交大召开西迁五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周济部长发表题为《继承弘扬西迁精神,为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长篇讲话。他特别指出:“如果把中国的发展战略比作一盘棋的话,交大西迁则是党中央在这盘棋局中摆下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棋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重心进一步向中西部转移,当年这着棋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早已充分显现了,而且会越来越重要。可以说,交大西迁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十分重要的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正是交大的西迁,改变了整个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西安交大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大好局面。” 周济同志还特别指出:“在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中,留在西北的交大人,把毕生都奉献给了交大,奉献给了祖国的大西北。学校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勤奋办学,铸造出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书写了交大办学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也为交大今后的发展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西迁精神是新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不仅是西安交大的精神财富,更是全国教育战线的精神财富。”抚今追昔,人们不禁深深怀念率领学校成功西迁,亲手缔造了西迁精神的彭康老校长。 (五)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1.明确党领导高校的任务作为党委书记,彭康以长期不懈的努力,聚精会神抓好学校党的建设。在彭康心目中,学校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必须按学校的特点进行,目的在于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学校育人任务的完成。他说:整个学校工作总的方针是面向教学,面向学生,党组织就要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党的方针政策的领导,通过做好思想工作、群众工作来保证这一方针的贯彻。在学校党代会上,彭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学校党组织一定要深入思考怎样领导好学校的问题,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学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集中于作系统的调查研究和正确地把握政策,集中于思想政治工作和调整关系、团结人的工作,集中于党本身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彭康指出,党委领导学校工作,不能满足于做决议下指示,而是要重视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促使党内生活正常,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积极活动,正确地宣传和解释党的方针任务。通过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和党员的模范行动,带动群众实现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和党员的模范行动,带动群众实现党的方针任务,并以此维护党的威信,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他还指出,在加强党委领导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发挥校务委员会以及行政领导的作用、职能部门以及群团组织的作用。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进行调查研究,经过一定的程序,并充分听取意见。要注意克服党组织包揽行政事务,搞所谓“一竿子插到底”,束缚行政人员和党外人士的积极性。 2.创造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彭康明确提出,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两个局面,即“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其目的是“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教学科研,落实到业务工作中,贯彻于教学各个环节。他一再强调,“必须把政治和业务、思想和工作统一起来,不能把提高思想和做好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分离”,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完成学校总的任务,即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他要求纠正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形式主义,主张多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工作做活。 彭康经常提醒大家,在学校各种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执行好党的知识分子的政策,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基本前提。对知识分子,特别是老知识分子,要有实事求是的估计和适当的要求,善于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团结他们搞好工作。他说,对于学校党委,“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问题” ,“忽视这一点要犯错误”。他说,对知识分子的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要求,应该统一也必须统一。要鼓励大家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对钻研业务的同志不能乱扣“白专”的帽子。政治生活中,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学术上要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学术和各种活动蓬勃开展,出现活跃的局面。 彭康历来以坚持原则、善于独立思考著称。在历次由上面抓起的“左”势汹汹的政治运动面前,他虽不便明确提出异议,但也表现得十分谨慎,甚至常常被视为消极。就是不得不组织开展一些运动,也尽可能做到和风细雨,尽量少伤害人。必要时他会挺身而出保护同志。在讲党课、作报告时,他经常会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委婉但又明确提醒地大家警惕过“左”,防止将斗争庸俗化、简单化。对在高校中开展“拔白旗"、“交心运动”等,他明确表示反感,对一些过火的做法当场予以批评。在他坚持和具体组织下,20世纪60年代初,学校曾对历次运动中受到批判、斗争和处分的师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甄别,甄别比例高达95.2%。正是由于彭康和学校党委的不懈努力,全党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的极“左”倾思潮,在交大校园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减,学校工作保持了相对稳定,减少了失误和损害。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彭康以及他所领导的党委承担了极大的风险,为文革中惨遭迫害埋下了祸根。 3.坚持“党要管党”,加强自身建设 彭康要求学校各级党组织首先抓好自身建设上,在改进工作上多下功夫,切实做到形势政策教育、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风党纪教育,以及党内民主生活经常化和制度化。校党委要重视抓好基层建设,加强对总支、支部工作的指导,抓好干部培训。支部要丰富组织生活内容,组织党员认真阅读党报党刊,及时学习领会中央重要精神,提高觉悟,掌握政策,充分发挥作用。还要注意克服党内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偏差,比如尊重党员权利不够,党内斗争的气氛过于紧张,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等等,对此要及时加以纠正。 彭康还特别强调,要警惕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作为党组织和党员,“必须正确执行群众路线,正确处理群众运动和群众路线的关系”。不能把领导与群众、组织与个人对立起来。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充分相信广大教师、职工和学生。贯彻群众路线不能等同于搞群众运动。他说:“根据现有的经验,在教学工作中,特别是传授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宜发动短期突击的群众运动,在这方面采取运动的形式往往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即使一时有效,也不能长期巩固。”作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一定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科研,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起好带头作用。 4.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 不惜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常年持之以恒抓调查研究,是彭康工作的突出特点。他要求学校各级党组织,特别是负责同志,都要把调查研究作为经常性工作的重要部分,养成习惯,坚持进行。而他一贯坚持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全校做出了榜样。 1961年起,在贯彻高教六十条的过程中,他亲自抓的全校性调查研究就达十余次,其中有整风调查、毕业生质量调查、专业口径和专业设置调查、专业和课程的教改调查、解放前后交大教学质量对比调查、毕业生对工业部门适应性调查、师资培养调查、各类人员思想情况调查、知识分子政策调查等。他一再要求大家在调研基础上,就工作中感受最深、经验教训最丰富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比较和系统总结,以探寻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克服盲目现象,以严谨求实的精神办好学校。
上一篇:唐文治教育思想及影响
下一篇:流入心坎的温暖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老图书馆东侧一楼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