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有光
今年校庆前夕,学校发文决定正式启用校歌、校训。从学校档案馆珍藏的现有校史文献可知,在1937年6月编印的《交通大学一览》上,人们可以看到这则校训,即: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它被醒目地编排在首页位置,表明了它的重要性。
校训是学校为了方便思想道德教育,选择若干符合本校办学宗旨的关键词语,作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奋斗目标的一种表达方式。我校自1896年创办以来,校训的词语曾有过多次更动,存在着某些差别,但道德教育是否有成效,靠的是潜移默化、长期坚持,故这些校训在思想内容上自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连贯性。
1925年11月,柴骋陆先生在《南洋旬刊》上撰文认为,如果1897年(光绪23年)南洋公学师范院院歌——《警醒歌》可作为学校的校歌话,那么1897年南洋公学附设小学的《四勉歌》作为“校训亦无不可”。《四勉歌》分为四唱段,关键词语是:和厚,肃静,勤奋,整洁。1909年(宣统元年),学校颁布新校训及其解释,校训简化为四个字,即:勤,俭,敬,信。
1933年3月30日~4月10日,我校举办工业铁道展览会,会场竖有大牌楼,上书校训,上海市民观者如潮,达23万人之多。4月9日,交大三日刊社出版《国立交通大学工业铁道展览会特刊》第11号(共八版),在有关这次展览会的新闻报道里,提到文治堂的讲坛上悬挂着校训,即:“精勤,敦笃,果毅,忠恕”,与宣统时代的校训在表述上有了差别,遗憾的是,目前尚难确定文治堂悬挂的这则校训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不难看出,我校决定启用1937年《交通大学一览》公布的校训,是对“1933年校训”增添了某些新内容的校训,原来的4个关键词语,被扩充为8个关键词语(即增添了“求学,励志,力行,任事” 4个关键词语)。这8个关键词语都有独立的思想内涵,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校训与校歌相得益彰、互相辉映,后者可为前者提供更具体的诠释,实现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兹试分析之:
精勤求学。(1)精勤:指专心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郗愔(yin)信道,甚精勤。”(2)求学:求,探索,寻找。学,学问、学业。求学意为探求学问。朱熹《集注》:“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如何做学问,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行,完善知识结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慎于思考,明辨是非;学无止境,终生不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或曰:“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
敦笃励志。(1)敦笃:指敦厚笃实。《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敦厚:诚朴宽厚。《礼记·经解》:“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笃实:纯厚朴实,忠诚老实,踏实实在。《易·大畜》:“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宪公躬孝、践行、笃实,而辩于文。”(2)励志:指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李渤传》:“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隐于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 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敦厚诚信的品德,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社会责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交大学子向往的“道”就是永远追求真理,探索科学奥秘,在艺术的林园里施展才华,大力扩张实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实业扩张,进步无疆”),经营四方,志在四方。
果毅力行。(1)果毅:指果敢坚毅。《书·泰誓下》:“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孔颖达疏:“果为果敢,毅为强决……皆言其心不犹豫也。”(2)力行:一是指竭力而行。《书·泰誓中》:“今商王 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二是指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论语》:“言必信,行必果。”信,诚实,言之有实;果,必行。儒家认为笃志力行、专心一意的去实践是与“好学”、“知耻”、诚实守信相连的。校训旨在培养学生果断坚毅、言行一致的品德,包括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拼搏,敢做敢为,战胜困难,不怕曲折,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兢兢业业的事业心。
忠恕任事。(1)忠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忠,指尽心为人,尽力为人谋;恕,指推己及人,如人之心。《论语·里仁》记载曾子评价孔子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是“仁”的具体运用,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2)任事。有多种解释,与校训贴切的解释有二:一是称职,胜任所担当的职责。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凡仕久资高耄昏软弱不任事而时不忍弃者,实莅之。莅之者,进不课其能,退不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二是顶事、顶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酒法:用黍米。曲一斗,杀米一石。秫米令酒薄,不任事。”石声汉注:“任事,顶事。” 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坦荡胸怀,尽心为人、仁者爱人的品德,具有自信心、责任心、竞争力、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为“民族得中兴”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世界之光(为世界添光彩)”的业绩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各种挑战性的工作。
若从时间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933年校训“精勤,敦笃,果毅,忠恕”立足于教导“如何做人”,1937年校训在继承1933年校训“如何做人”的基础上,提出“求学,励志,力行,任事”,增添了“如何做事”的内容。用稍后公布的《校歌》来注释《校训》,就是要求作为一名交大人,做人永远要谦虚勤勉,忠诚老实,果敢坚毅,宽厚爱人,心理健康,掌握与人相处的艺术。做事要永远“求学”不止,追求“真理之花”、“性灵泉源”,炼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实学”来“培国本”;要以“民族得中兴”、“为世界之光”的远大目标来“励志”,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能辨别是非,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以“青年之模楷”、“鼓舞群伦(群伦:同类)”、“英俊济跄,经营四方”的理念,在科学、艺术、实业等领域,以实干、苦干、巧干的优异业绩来身体“力行”与“任事”。
潜移默化,滴水穿石。交大《校训》曾一度教育并熏陶了老一辈交大人,他们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说明它作为交大思想道德教育的理念是经过一定的实践检验的。当前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我校决定继承和发扬老交大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重新颁布1937年的《校训》,正是尊重历史,继往开来的表现。《校训》言简意赅,易于上口,蕴涵了如何做人做事的基本品格和高尚道德情操。若与当代“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相结合,并赋予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助于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和培养学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个性。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校训》、《校歌》的激励、熏陶下,“校旗飘扬,与日俱长”,新一代交大人一定能为民族复兴、世界文明大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