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
石慧敏
国际档案理事会
1910年在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召开的第一次“档案工作者与图书管理员”国际大会,是档案领域内国际合作的开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国际档案组织活动始终没有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及欧洲一些档案工作者又积极努力,建议成立一个国际性档案组织。1948年6月,国际档案理事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一次会上产生,并于1950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正式成立。
国际档案理事会(International'Councilon Archives,简称ICA),是国际性的档案专业机构。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咨询性的合作关系。该会宗旨是:建立和加强各国档案工作机构及档案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交流档案工作管理方法和经验;保护档案遗产的安全;鼓励各国发展档案工作和对档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进人们对档案利用和研究;在国际范围内促进、组织和协调档案工作方面的合作。
国际档案理事会自成立以来,按照会章规定的任务开展活动,会员数量不断增加。至1991年已有131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个国家类会员。按会章规定,会员分五类:国家类会员(甲),国际性和地区性档案协会会员(乙),档案机关会员(丙),个人会员(丁)和名誉会员(戊)。
国际档案大会是国际档案整理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按规定每四年召开一次。每次大会要商议会务,改选新的领导机构,进行学术讨论,各专门委员会也分别开展活动。现任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是加拿大国家档案馆馆长让·瓦洛博士。
1980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1988年第11届国际档案大会执委会一致通过中国国家档案局的正式申请,决定于1996年9月在北京举办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
(石慧敏根据《外国档案动态》等材料摘编)
国际档案理事会的组织机构
国际档案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简称ICA)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会员大会,执行机构是执行委员会,处理日常事务的常设机构是执行局。办事机构有秘书处和档案工作者专业协会处。ICA下设若干学术性专业团体有:特别委员会(ICA/DEP)、专业培训委员会(ICA/CPT)、企业档案委员会(ICA/CBA)、档案建筑与设备委员会(ICA/CBQ)、保护和修复委员会(ICA/CCR)、复制委员会(ICA/CRA)、现行文件委员会(ICA/CRC)、自动化委员会(1CA/COP)、声像档案委员会(ICA/CAV)、文学艺术档案委员会(ICA/CLA)、印章委员会(ICA/CSC)、建筑档案工作组(ICA/PAR)、科技档案工作组(ICA/PST)以及《档案》杂志编委会、出版委员会、档案发展委员会等。
国际档案圆桌会议(CITRA)于1954年成立,1964年并入国际档案理事会作为其组成部分。CITRA是各国家档案机构负责人和国家专业协会的主席及ICA各组的主席的年度会,主要讨论专业事务。CITRA可向会员大会和执行委员会提出任何建议或决议草案,但无权修改会章和提出ICA各级机构的候选人。
欧洲以外符合一定条件的地区性档案组织,可以作为ICA的地区分会,现有地区分会有:东南亚地区分会、东非中非地区分会、阿拉伯地区分会、加勒比地区分会、西亚南亚地区分会、南非西非地区分会、太平洋地区分会、中非地区分会以及拉丁美洲档案协会,1993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东亚地区分会。
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国际性刊物是《档案》。
(石慧敏根据《三十国档案工作概况》及《外国档案动态》等材料摘编)
《学校档案》1994.2
上一篇:严复的《原富》与南洋公学译书院
下一篇: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档案《实体分类法》和《工作规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老图书馆东侧一楼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