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附小离退休教师座谈会侧记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座落在风景秀丽、名扬四海的唐兴庆宫东边,是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学校。其前身为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堂, 1956年随交通大学主体由上海西迁至西安,在现址重建小学,命名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后来经过几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为了更好地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挖掘校史文化的深刻内涵,由西安交大附小和西安交大档案馆合作研究的《西安交大附小学校史研究》课题组经过积极酝酿与准备,首次召开了部分附小离退休教师座谈会。
2010年3月23日下午,交大三村离退休处一楼会议室春意盎然,由档案馆组织的部分离退休小学校长和教师10余人就交大附小历史话题进行座谈,座谈会上发言气氛积极踊跃,取得了满意的集体访谈效果。参与座谈会的人员有:
霍有光(档案馆馆长,人文学院教授,高校历史学研究专家)
白延生(西安交大资深摄影记者,担任档案馆外聘图片整理工作)
成 进(离退休处处长,前任交大附小校长)
徐佩芬(1958年从上海迁校到西安交大附小任教一直到退休,优秀语文老师)、
郭君华(前任小学校长)、
吴夔文(前任小学校长)、
胡霞英(前任小学优秀教师,小学优秀大队辅导员)
刘改玲(小学退休教师,主管过校园基建和小学总务工作)、
曾志强(交大附小迁校第一批小学生,曾任交大附小教导主任,现返聘小学教师)、
戴宇飞(现任交大附小党委书记)
杨宝珍(附小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
蒋道富(交大附小前任副校长,优秀教师),
侯磊,张小亚(档案馆编研与技术保护室工作人员)等,
双方在做了简单介绍后,各位老领导和老师们都打开了话匣子,畅所欲言,把我们带回了半个世纪多以前的交大附小历史中……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郭君华校长回忆了交大附小良好校风的渊源:这批从上海迁来的教师队伍特别优秀,业务素质能力非常过硬,他们许多人来校任教前就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师或者上海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她特别提到,交大附小从迁校之初的培养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个年月的校训今天听来依然掷地有声:“树理想、勤学习、守纪律、爱集体、有礼貌、讲卫生” 。从文革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是交大附小发展的黄金阶段,在大学部领导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鼓励下,交大附小全体师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与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校风。在上世纪78至80年代,学校多次获得省市各级部门的嘉奖,并且涌现出了布忠霞、张惠莲、龚义仁、严根弟、蔣到富等省市优秀及先进工作优秀班主任省市级劳模。
“小学教学研究很重要 ”
吴夔文校长1978年从幼儿园园长职位转到小学任校长,直到1985年退休,在她任职期间,不但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业务上规范操作,量化管理细则,严格要求师生,而且积极为老师们清苦的生活谋福利,值得称道:尽管那个年月物质生活条件非常差,但老师们常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小学教育的精神令人动容。经她多方斡旋才为每一个教职工争取到一本备课用的汉语词典,每人一个搪瓷盆,在那个年月就让教师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吴夔文校长回忆说,那个年月,老师们一直保留着教学研究的传统:对于公开课或示范课教学,一般都采取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教学方案,然后由一名老师教授,随后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再由另外一位老师在其它班级继续讲解,这样,做到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为了配合大学部老师和家长的工作,每天放学后,教师们都自愿无偿在教室里为学生们批改作业,免去孩子们放学后家长没有下班无处可去的后顾之忧。教师们大都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针对性家访,家长们也对老师的工作特别理解和支持。
“让孩子们快乐学习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快乐”
胡霞英老师能歌善舞,在附小工作的30多个春秋里,大队辅导员工作,一直是她钟爱的事业。她讲到,少先队的工作就是为学校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让孩子们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她带领学生们徒步为烈士扫墓:到农村参加劳动;假期拜访老干部;为老同志表演节目等等,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而且从中教育孩子们做一个高尚的人。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是孩子们展示主题队会的最重要的时刻,胡老师总是能想出让同学们终生难忘的新节目和新点子,至今他们还能想起当年在大操场上的“六一”篝火晚会的盛况。
“名校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炼成的”
刘改玲老师从1963到1997年在交大附小任职,曾经先后教过数学、语文,当过班主任,还教过体育唱歌,做过学校的基建总务工作等,她特别提到:刚在附小教书时,为了照顾低年级小学生的上学路途安全,附小被分成两部分存在,设在本部二村的六间房只有低年级,而高年级则设在西安动力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内,他们教师非常辛苦,经常利用课间时间来回跑着转换教室上课,直至后来交大附小与理工大附小彻底分离才得以改观。刘改玲老师和曾志强老师等一起回忆了附小名称的变迁过程,交通大学1956年从上海迁校到西安之初,由工会组织,在家属区二村第三和第四宿舍(即现在的二村家疗站原址)里改造的校舍里上课,1957年9月北区校舍建成迁入新校舍,1965年,现在的校舍建成,全体迁入现在小学所在地。校名分别先后为:交通大学教工子弟小学(1956.8-1959)——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1959年——至今),先后曾做过校长或负责人的有:赵心岩(1956.8-?)——步忠霞(?-1964.12)—??——吴夔文——吴秀兰——??——吕玲霞——??——成进(?-2009.12)—雷玲(2010.1-至今)。
杨宝珍老师从1951年任小学教师一直到退休1988年,将毕生的经历都贡献给了交大附小的孩子们。蔣道富老师从1972年到1997年在交大附小任教,提到他们曾经教过的优秀毕业生,老师们都幸福都回忆起了诸如锁志刚(美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华(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小力(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教务长)、尹旭东等优秀毕业生。刘改玲等许多老师带来了他们当年的工作生活和与毕业生欢聚的照片,我们将要上门征集这些老师们的教案,证书和资料等有关附小的史料。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老师们仍然意犹未尽,鉴于他们健康原因,不能持续开会。我们约定,下次再谈。此次会谈得以顺利进行,我们衷心感谢离退休处的成进处长的给予的支持,感谢附小退休教师徐佩芬老师的热心联络,感谢这些可亲可敬的甘为人梯的教育工作者们,感谢交大附小现任领导班子对本校历史的重视与厚爱,百年交大附小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开拓奋进,昂首走在新世纪的强校之列!
(记录人:张小亚 侯 磊 20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