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再掀瓜分中国狂潮,国人历尽屈辱,终把救亡之希望寄于开办新式教育。为缩小与世界差距,吸纳世界先进科技和文化思想,聘请“洋先生”成为清末各高等学堂办学最直接、最有效举措,洋先生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6年南洋公学创建,聘任首位“洋先生”福开森,到1921年正式组建交通大学之前,我校前后历经25年,共聘任外教29人。其中,南洋公学时期7人,后一时期22人。从国别看,德国1人,为法文教员;日本3人,为公学日文教员;英国4人,2人为童子军教练,2人为航海科和电机科创建时首批专业教员。其余22人均为美国人,占外教之主体,分别任教理财、法律、外交、政治、英法文学、电机、航海、铁路、土木、管理以及体育等课程。出现这一现象,与我校办学以美式教育为主有十分密切关系。
在学历层次方面,洋先生们大都是学士学位,仅有3人获博士学位,且均为非工程专业;专业分布方面,受办学目标调整影响,公学时期侧重法政、经济、外交和文学等,后一时期侧重理、工;毕业院校看,美国知名工科大学居多,如威斯康星大学有7人,康奈尔大学有2人,两校均以电气工程、机械等专业闻名;从履历看,洋先生们都有丰富教学经验,部分外教专业突出,如电机科外教谢尔顿原为威斯康星大学电机科科长,汤姆生为纽约电器实验所工程师,海腾为美国电机专家;从任教时间看,超过4年者有11人,其中,土木科的毕登和电机科的谢尔顿任职时间超过10年,后者前后任教17年,系老交大任职时间最长的外教。
我校作为师范教育和工程教育的开创者,洋先生功不可没。如福开森对公学西学道路的开辟之功;海腾、谢尔顿、万特克,毕登之于我校电机科、铁路(土木)科创办及其专业建设的影响尤甚,为后来工科大学的创建做出重要贡献。除参照欧美大学章程,编订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外,洋先生还积极投身实习工程建设。如1910年,谢尔顿首推国外实习工程,将我校第一届电机科毕业生送至美国各大电厂实习,此工程渐成我校惯例。1913年,谢还亲自主持扩建电机试验场工作。朴尔佛在1913年还主持修建了材料试验厂。鉴于贡献,北洋政府嘉奖海腾、谢尔顿,授予其“五等嘉禾”奖章。
洋先生事迹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洋先生的事业心,当然也离不了掌校们不卑不亢,严格管理和优厚待遇;再者,国内形势使然,清末新式教育初兴,国内尚无良师可用,至民初,我校留学人员学成归国,不断补入教员队伍,才真正改变“洋教员半边天”的局面。
参考文献:《交通大学校史》(189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