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96年建校,初创新式教育,经1920年代重组交通大学,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到1930年代改组交通大学,形成“理工管”相结合的办特色,前后近40余年,我校基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育人传统,其典型特点是“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贱”,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交大传统。
门槛高。我校极为重视生源质量,坚持优中选优。我校办学在东南沿海盛名远播,考生竞争异常激烈,凡报考我校者大多为东部沿海著名中学之佼佼者。即使如此,1910年代我校考录学生仍“百里挑一”,到1930年代我校考录率也仅为15%左右;考题难度大,每科三小时,一考就是三天,学生考试如上战场,考完已精疲力竭;选拔过程极为严格,坚持宁缺毋滥,如若考分不够,“虽豪门巨绅,亦拒之门外”。
基础厚。我校极为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据统计,1936年我校数理化及国文与外语等基础课程约占各学院课程的30%,加之各专业基础课,总量占到近50%-60%。而且数理化授课时间均由一年改为两年;学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有学养深厚的教授出任,且每周课时数都有严格规定,如南洋大学时期,教授不少于16学时。
要求严。学校对学生的学业管理极为严格。1929年我校规定,“185个学分为毕业所需之最低限度”;考试频繁,除学期考试外,每学期开课一个月后,各科都有一小考,称“考试节”,每学期各种考试有四五十次;考试管理细致,成绩划分为6等,其中戊等(40-59分)者,只可补考一次。大多数学生成绩为乙等(80-89)、丙(70-79)两等,得高分者甚少;平时成绩规定亦严,凡各科积分不满40分,或旷课时间超过一学期实际授课时间的五分之一者,不允许参加考试;除专业考核外,对操行与体育也有定期考核,凡有一项不合格者,禁止升级或毕业。
重实践。我校历属交通实业部门主管,素有“求实学,务实业”传统,极为注重实践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体系建设,如黎照寰校长任内,设置了实验、实习、设计、计划、专家演讲、参观实习和毕业旅游项目等较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实践性课程比重大,占各工程学院所有课程近40%;试验设备精良,学校注重不断更新试验设备,每开设一工程学科,紧随其后必建相应试验厂,如1917年首开无线电课,随后即创建我国高校首座无线电实验室;试验制度管理严密,如实验前不预习不能进行试验,试验报告必须用英文撰写等等。
老交大传统是我校办学的历史积淀,也是我校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建国前,她是我校成为最为优秀工业大学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今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她也必将会再焕活力,推动我们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