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友杨家墀院士,一个普通人很少听到的名字,却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863计划”倡导者之一、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开创者之一……,他一生胸怀祖国,情系九天。
交通大学是杨嘉墀中学时代梦寐以求的大学,一向不甘人后的他把报考这所名牌大学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1937年,他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交通大学电机系,如愿以偿实现了他的交大梦,四年不同寻常的大学生活,开启了他人生重要的篇章。
上学期间,由于日寇横行,上海沦为乌云压城、风雨飘摇的孤岛,当时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较之前相差甚远,然而学校仍然严格要求学生,克服很多困难,想法设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办简易实验室、借用震旦大学的实验室,这样实验课只能安排在别人的空档和放学之后。每逢老师带实验时,老师总是要学生先去吃晚饭,自己在实验室啃干面包等学生,老师们这种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给杨嘉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成为激励他的精神动力①。在交通大学求学的四年,才智过人的杨嘉墀始终怀着学好知识,抗日救国的崇高理想,刻苦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奖学金,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赞赏。凡能提高专业水平的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他与同学们一起成立了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科普杂志,并担任《科学大众》杂志的编辑。他目睹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任洋人欺辱、中国的商品市场任洋货倾销霸占的情形,以及日本飞机在上海城肆意叫嚣的场景,这些给血气方刚的杨嘉墀很强的刺激,硝烟化成了他的强国梦。他暗下誓言:中国一定要造出自己的火车、自己的飞机、自己的军舰,要用先进的工业来改变中国人被外国人瞧不起、国土给外国人占领的状况,孤岛中的大学生活,杨嘉墀在这样特殊的艰苦环境下,完成了自己不同寻常的四年,这四年决定了他的一生。
1945年,他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载波电话机,在昆明工业展览会上展出。1947年,他跨洋求索,在美国哈佛大学先后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扎实的理工基础、极强的动手能力,善于融会贯通,又虚心好学的他,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发明了“杨氏仪器”,并在美国申请了专利。1956年,国外优厚的待遇丝毫动摇不了他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他和家人毅然回国。
1986年3月,由他和其他三位科学家联手推出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把中国一下子推到了世界高科技竞争的起跑线上,计划所囊括的重点学科等都开出了累累硕果。面对“两弹一星”元勋的最高荣誉,他始终认为,那绝非个人或少数人的功劳,它是一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群策群力、前赴后继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一生精仪表,掌自动,通信息,做人做事皆楷模,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为我国空间事业的创立、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以他名字所命名的“杨嘉墀星”将永远闪耀在宇宙中。
注①:引自《杨嘉墀院士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