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交大文工团在团长朱渊澄等人的支持下,成立了陕西地方戏曲队,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西北籍学生的文化生活需要,也为学校参与陕西农村社教,下乡宣传准备更多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我有幸担任了西安交大文工团陕西地方戏曲队的第一任队长。戏曲队团支部书记是动力系压缩专业21班的王福莲,她是富平人,学习很好,人也长得漂亮,性格活泼,嗓子好,能唱一口好秦腔。戏曲队副队长兼导演叫李志超,是电机系工企专业66级学生。他出身艺术世家,妹妹当时是陕西一个县剧团的专业演员。李志超多才多艺,集编、导、演于一身,尤其说陕西快板更是一绝,每次学校开文艺晚会,李志超演出的《摔跤》《大方人》《一分钱和一两米》《大老王》等快板段子最受欢迎,总得谢幕多次才能下场。
按说戏曲队应该由李志超学长挑大梁,当时文工团领导考虑到临近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学习任务比较重,就没有给他加过重的负担。实际上,我这个低年级的小学弟虽为队长,却是为高年级的学长李志超、王福莲牵马拽蹬的。陕西地方戏曲队实力很强,以排演秦腔为主,也兼演陕西快板等地方文艺节目。文武场面具备,各种角色演员都有,王兴东,王纯孝,昝珠禄,闫秀兰,杨学章等同学都有一口好嗓子,对秦腔戏曲表演程式都很在行。
为了给下乡宣传准备节目,我们排演了秦腔联唱《十学大寨》,戏曲队还组织乐队和演员赴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请著名秦腔演员后来任五一剧团团长的李爱琴亲自指导和排演。戏曲队还排演了秦腔剧《三世仇》,这是一出早在陕甘宁边区演红了的现代秦腔剧。李志超还给戏曲队排练了反映解放前夕交大地下党组织革命师生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群口快板。
来自上海的交大文工团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成立以编演秦腔为主的陕西地方戏曲队并取得显著成绩,产生了较大影响,这在西安高校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交大这棵“西迁的大树”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交大人是实践领袖这一教导的典范。
现在,全国第一个秦腔博物馆在西安交大落成,首次以戏剧这种文艺形式反映交大西迁精神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又是秦腔剧,作为一个交大校友,作为曾经的交大文工团陕西地方戏曲队队长,我以为:交大与秦腔有缘。
李志杰,1969年毕业于西安交大电机工程系电机与电器制造专业,主任记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交大校史与大学文化中心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