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陈毅副总理曾经讲过,“迁校对不对,十年后看结论。” 事实证明,迁校十年,学校在方方面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仅人才培养来说,从1956年交通大学在西安首次招生至1966年建校七十周年暨迁校十周年之时,于此期间入学并毕业,后来成为院士的就有近十人。
他们中有1956年考入无线电工程系,在非数值并行算法和高性能计算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做出了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
有1956年考入机械工程系,长期从事石油机械用钢及石油管工程科技工作,成为我国石油管材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鹤林。
有1956年考入无线电工程系,长期致力于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及高效馈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持研制我国最早的卫星地面站天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尚福。
有1957年考入动力机械系,长期从事传热学及其数值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教学与研究,成为国际数值传热学知名专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
有1957年考入机械工程系,从事机器人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制造自动化精密测量理论和智能系统等方面研究,在机器人智能化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
有1957年考入电机工程系,在利用热激电流技术研究绝缘高聚物中的电子运动规律、评定其耐电老化特性和指导材料的改性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且达到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
有1958年考入无线电工程系,长期参加红外系统研究,曾获兵器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发展和提高我国夜视技术水平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君红。
有1959年考入电机工程系, 曾参加我国第一台高阻抗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制、改进工作,主持研发多项强流脉冲粒子束加速器和高功率脉冲技术方面的重要成果,成为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开拓人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
有1959年考入电机工程系,长期从事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与资源环境中的应用研究,成为我国农业与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学科带头人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
除以上院士校友外,在此期间就读,毕业后长期奋战在各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校友还有很多。正如当年校刊所载,“西迁之后的十年间,在高等教育部和中共陕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图强,学校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面貌焕然一新。”①其中在人才培养方面,也缔造了桃李满园、硕果累累的“黄金时代”。
注①:引自《建校七十周年暨迁校十周年社论》,《西安交大》1968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