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西北联大1938年6月18日备案,医学院以南郑县卫生院为依托筹建临时附属诊所,7月成立接诊。1939年5月诊所迁往县城东郊文家庙。1939年8月医学院独立后将附属诊所扩建为附属医院。为安置迁陕的河南大学医学院,1944年12月西北医学院本部迁文家庙,附属医院从文家庙迁往城内汉台和门诊部合并,是抗战时期陕南诊治疾病、学生实习的重要基地。
1940年11月,床位设置120张(其中头等10张,二等20张,三等60张,产科病床10张,男、女施诊病床各10张);1941年12月设置110张(其中特等单间6张,二等双人间18张,三等男病床31张,三等女病床16张,产妇病床6张,施诊男病床19张、女病床14张),有医师22人、护士12人、练习生7人,日门诊量195人次(其中内科25人、外科35人、妇产科8人、小儿科20人、皮花科42人、眼科50人、耳鼻喉科15人)。1942年底,床位又缩至80张。
图为《国立西北医学院院刊》刊载诊病统计汇总之一页
根据各科诊治最多疾病统计,内科依次为肺结核、神经衰弱、感冒、支气管炎、胃炎、偻麻盾斯、梅毒、三日热、赤痢,外科为外伤及创伤感染、疖、脓疡、关节结核、关节挫伤、肿瘤、颈淋巴腺结核、痔核、瘰疽、包茎,眼科为砂眼、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翼状胬肉、眼睑内翻、睫毛乱生、虹膜瘉着、角膜系列病(溷浊、浸润、炎症、溃疡、葡萄肿)、近视、斜视、视神经乳头萎缩、视网膜炎、脉络膜萎缩。内科1939年至1941年11月,共初诊人数15735人,诊治病种128种,收治住院病人1338人。外科每月手术30例。产科以产前检查为多,其次则为梅毒、劳累过度所致流产小产之诊治。妇科以子宫后倾、后屈为第一位(多因产褥热、产后护理不佳),子宫阴道段糜烂为第二位,第三位为梅毒。小儿科病种最多者依次为消化疾病(蛔虫症、消化不良占一、二位)、呼吸疾病(流感、支气管炎多见)、传染病(痢疾、麻疹多见,疥疮发病较平均),每年7、8月份患儿就诊最多。皮花科则以梅毒最多,淋病居第二(梅毒以扁平疣和大脓疮性梅毒疹为最多);淋病以商人最多,军学农次之,梅毒患病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农商军学,软性下疳则以军人最多。眼科1940、1941两年共初诊、复诊患者8773例,施行35种手术1938例(有眼睑、角膜、泪囊、虹膜、外伤等),以砂眼手术最多,其次为球结膜下注射、眼睑内翻术,眼球摘除术、白内障截囊术、泪囊摘除术、内外斜视术等均可进行。检查室自1940年9月初建成,到1940年10月至1941年11月,已行血液(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鉴定等)、血清(有康氏、梅毒血清反应)、小便(定性定量和细菌检查)、大便(虫卵、原虫、潜出血、细菌)、痰(细菌)、胃液(游离盐、酸度、乳酸)、分泌物(细菌)、穿刺液(脊髓液、腹水、肋膜渗出液等)检查等2704件。
1942年,妇科诊治患者232例,病种25种;产科诊治349例(其中有臀位分娩、颜面部分娩、人工流产、子宫搔把术等)。鼻科以慢性肥大性鼻炎最多,口腔喉部则以齿龈炎最多,耳科以慢性穿孔性中耳炎居多,共诊治病种61种,诊治病人933例。皮肤科住院患者花柳病占60%,皮肤病占40%;门诊则疥疮最多,有“神仙难逃汉中疥”之称,但已从1941年的41%下降到28%,诊治各种疾病45种。小儿科全年初诊435人,其中寄生虫病153例,传染病149例,消化系120例,呼吸系54例,其余为体质性、循环系、神经系、泌尿系、营养障碍等。眼科1942年行各种手术33种833例,有光学兼性减压虹膜切除、眼睑外翻、内直肌截腱、外直肌前移等,并给残废军人义务施术造人工瞳孔数百个,是陕南唯一眼科治疗所。检查室则行各种化验10892件,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国立西北医学院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