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郭玲春) 新当选的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昨天上午第一次行使职权——在三届一次会议上作了简短致词。似乎向在场的听众申明:对待这新的职务,他如同对待科学那样的实在和严谨。
方毅同志在这次会议上高度赞扬了新任主席的学识造诣、爱国热情和对科学事业的贡献。
他的同行景仰这位享誉国内外的老科学家。五十年代初,他将“控制论”发展成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地发射第一枚洲际火箭导弹,这国防事业的几大创举,也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当他历经艰难,终于在一九五五年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从洛杉矶返回故土时,便立下了振兴中国科学事业的宏愿。他说过,即使在大洋彼岸,他“没有一分钟不感到是六亿人民的一分子”。
钱学森一九三四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嗣后赴美学习,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四十年代成为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一位西方记者在一九八零年撰写的一篇报道里称他是:主持研制中国洲际导弹的智囊人物。
两天之前的科协会上,周培源当众称道他科学上获得的成就,面对面坐着的钱学森却越发不安了,说:“你说得我都冒汗了”。
这里的“潜台词”,正如他在接见记者时所讲的:现代科学技术决不是靠一个人的努力能做出成绩的。
对埋头于科研的同仁和后生,其中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钱学森都视为知已。关于某一学术问题的探讨和求教的信源源地送到他手中。他三次致函江西一位讲师,赞扬她在智力工程理论和实践中所表现的开拓精神;他把云南个旧市一位中学教师当作“同志式讨论问题的伙伴”,将自己的论文初稿寄去,征询意见;他支持上海《自然杂志》两位致力人体科学研究的中年编辑工作,偶在一起开会时,这位热情的长者会递过一张字条,殷殷地嘱咐他学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唯物辩证法。
这位大科学家与原在山西小县城的一名科技人员曾经有过一次合作:为电视台“农业系统工程普及讲座”撰写讲稿。观点、材料乃至文字层次结构都是两人一起讨论后定夺的。钱学森坚持署名在后,他申述的理由是:“以你我年龄而论,你应居第一线……我希望你迅速前进。”钱学森执意推举这位科技人员上屏幕,说这是有意“赶”他“上架”。之后,又将多年收藏的有关农业科学的五十七份资料、四十三套图书全部赠给了他的合作者。
关注着飞速发展的世界科学技术动向,使钱学森的脑子里好象有一个“传感器”,能跟踪最新现代科技的发展。据接近他的人士说,他的案头堆放着国内外科技图书及报刊,他很少娱乐,晚上的时间绝大部分用于学习。
他站在科学的“峰巅”上瞩望未来。近年,呼吁重视正崛起和形成的三个新的领域,即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他认为那是符合现代组织管理、计算机技术革命和开发人体潜力的需要的。目前,他每周两次参加一批学者对系统工程的研究和探讨。
在昨天“致词”时,钱学森提出要在今后五年任期内,与同仁团结协作,贯彻科协大会的决定。新任科协主席着蓝中山装、军裤和球鞋,他恳切的讲话如他的穿着那样朴实无华。
钱学森是继李四光、周培源之后的中国科协第三任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