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北京四月二十日电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与山西省科技新秀张沁文合作的过程中,用自己甘当“人梯”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高瞻远瞩举贤才的楷模。
《山西日报》最近对此也作了报道。为尊重钱学森的意见,该报未列其名,而代称之为“某科学家”。
报道说,一九五七年,张沁文被冤戴了一顶“右派”的帽子从南京林学院毕业,来到塞上高原的右玉县接受“改造”。尽管政治偏见者把这个有识之士弃之荒野,可是,他却象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要破土而出,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二年,张沁文做了大量的“物候”观察和记载,写成了《右玉县自然地理》。“文化大革命”前,他已经在全国性的报刊上发表了七篇论文和调查报告。一九七八年冬天,他在研究农业发展客观程序的基础上写出了《农业系统工程·农事学》初稿,经过修改,于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以书信形式寄给自己所敬仰的某科学家,以求得指导,五月十二日,某科学家给张沁文复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亲笔信,肯定了他研究农业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指出了深入探讨的途径和改写意见,从此,这两位素不相识的“同道”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常通过书信往来交流观点,研究学问。由于某科学家的重视和推荐,张沁文被调回省农业区划办公室专门从事研究工作。
去年三月九日,这位科学家路过太原,在迎泽宾馆接见了张沁文,商量同他合作,为中国科协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系统工程普及讲座写《农业系统工程》的讲稿,并从观点的阐述,材料的选择,到文章的层次结构进行了认真研究。这天,某科学家在太原逗留的时间包括用餐在内总共只有三个小时,而和张沁文谈话就占去一小时四十五分。
某科学家希望在三月底看到张沁文写出的论文初稿,张沁文日夜兼攻于三月二十八日提前交卷。下面是某科学家四月七日写给张沁文的亲笔信:
一、我认为来稿是可以的,表达了我们讨论中的论点,这些论点虽然有些新颖,但我看是对的,至少直到今天还看不出是错误的,那就提出来,让实践去验证吧。
二、名字改为“农业系统工程”,简明些。
三、我坚持署名是你在先,我在后,说明问题是你最先提出的,而我只是后来同意了而已。文稿是你写的,我对稿子只作了删节,并未加添新意。一讲的字数约八千字。
四、现把文稿寄给你,希望你再仔细看看,观点有无不妥之处,数字准不准?要改就改在稿子上,不要再找人抄了。请于月底再退给我,我再看看。最后我这里打印,比较方便。
《农业系统工程》定稿后,张沁文几次三番提出署名应是某科学家在先,自己在后。而某科学家写信坚持说:
“你的名字还是放在前面,也算是以姓氏笔划为序。当然还有以下理由;
一、发明创造权主要在你,这在前信已谈过。
二、我对我国现在流行于科学技术界的‘老头子制’颇为反感!用这个机会表示一下,也是抗议这一不合理的东西。
三、以你我的年龄论,我应居第一线,而我还有别的事,不能当农业系统工程的主力了。我希望你迅速前进!前次面谈,要你学外文,学运筹学,也是此意。当然,我将尽力相助,另封寄上我收集的一些报刊,供你参阅,也是此意。”
张沁文去年六月赴天津讲学,某科学家约他返晋过京时再次面谈。这次在某科学家办公室外的畅谈,实际上是一位科学界前辈和一个后来者举行的一次交接仪式:某科学家在将自己从五十年代开始收集的有关农业科学的五十七份报刊资料全部寄给张沁文之后,又把自己收藏的四十三套农业科学书藉送给他,期望他刻苦攻读,潜心探索,勉励他,“写出农业系统工程、农事学两部专著。我们的条件好多了,用十五年该行了,以此作为你六十岁的目标吧!能早日实现就更好了。总之,我希望你能下决心,下狠功夫!”
去年十月五日,经某科学家推荐,张沁文在中央电视台播讲了《农业系统工程》。原计划这次讲座是由某科学家播讲,但是,他几次写信要张沁文播讲,信中写道:“《农业系统工程》一讲,还是请你来录像,已告电视台同志了。是有意‘赶’你‘上架’,让你锻炼讲解的本领。有科学成就的人,其素养之一就是讲解有吸引力。”
本社记者去年采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成立大会时获悉,张沁文的合作者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