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清
1987年9月,我因公务出差到重庆,当晚,住在九龙坡重庆电厂招待所。在抗日战争时期,交通大学迁校至九龙坡,抗战胜利后又迁回上海。我在九龙坡读书两年,回上海毕业后就再没有去过。这次到了重庆,自然就萌发了旧地重游的强烈愿望。山城黄昏,金秋气爽,找到母校大门,才知已成四川美术学院校址。大门前竖立着多座已完成的和尚待加工的雪白色大 理石美影,门口尚有一位武装的门卫看守,当年哪有这等气派。我掏出工作证,向门卫表白50年前的学子好不容易得来的机缘,他笑眯眯地直说欢迎,于是,我进门漫步浏览起来。
九龙坡原校址并不大,如今四周各种高大建筑林立,越发显得小巧玲珑。一进门,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正对着大门的那座礼堂。在我的记忆中,这礼堂原是很宏伟的,怎么现在变得又矮又小,活像久经沧桑的干瘦老人!再环视四周,那四面通风的棚式教室不见了,那低矮简陋的学生宿舍不见了,那站着吃饭的空荡荡的学生饭堂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的现代式建筑。我没有兴趣去观赏那些新建筑,小小的礼堂在头脑中凝固了。在学生时代,进礼堂的机会自然不多,但入学考试却是在礼堂中进行的。入学考试的全部细节也有些模糊了 ,但数学考试共有两项(工学院)却记忆犹新,一项考几何三角,一项考代数,这与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四川大学等只考一项都不同,而两项考试又各有特色。
考前考生都免不了各处打听,人家都说交大数学考题最难,吃零蛋者比例很高。一种说法是 只要不得零分,录取就有希望;还有一种说法是“实际得分,开方乘10”,就是说36分就及格了。各种说法免不了使人产生恐惧。第一项光考几何三角,题目不多,短短 几页纸,只有四题。然而从头至尾看一遍,似乎感到要吃零蛋,因为在中学里从未学过,必须 开动创造性思维,才能找到解题的途径。不言而喻,基础不扎实,开动创造性思维就是一句 空话。第二项代数考试的风格又完全不同,厚厚几大篇,题目虽不像考几何三角那样令人不着边际,但也不那么容易,而且量又大,谁能做得完?两项考试下来,考生都惊服了,但那种考试的深远意义,当时的年轻人是不可能领会的。
礼堂附近,也有耀眼的美影。蓦地,当时监考的一位年轻女教师的素雅形象又浮现眼前。时炎热夏天,考生们在礼堂的座位上挥汗绞尽脑汁时,那位女教师穿一身雪白的连衣裙,优闲地来回慢慢走动,真是一座移动的美影!身心烦躁的考生,抬头望她一眼,就会迎来阵阵凉风,似乎是在安慰他们静下心来,力争考出好成绩。在礼堂门口,一位中年人告诉我,除了这座礼堂,所有建筑都被更新了。我感到,保留这座建筑,与其说是为了省些钱,不如说是考虑了像我这样的当年学子能有一个饮水思源,怀念母校的聚焦点。
不过半小时,校园景色就尽收眼底。和含笑的门卫告别后,慢慢地沿回招待所的路走着。凉 爽的秋风,将回忆吹尽,冷静一下思考,毕业后在工作中磨炼了半个世纪,那两项在记忆中不能磨灭的考试,对自己所产生的影响,过去的认识和感受,远不如今天这么深远和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