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代表队勇夺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纪实
木 本 高 园
1999年8月30日下午4时15分,从北京飞往西安的1201次班机,缓缓地停在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在下机的乘客中,有一列衣着整齐,器宇轩昂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刚刚获得’99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载誉而归的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的代表。他们在机场受到了英雄凯旋般的迎接,新同学代表向他们送上了鲜花,数十个摄像摄影机镜头对准了他们,人们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就连同行的外国朋友也前来向他们表示祝贺,机场的工作人员还专门为他们开辟了绿色通道。面对鲜花与掌声,他们非常平静,因为他们已经为此付出了很多。
一只“东北虎”率一群“西北狼”
地处西北、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西安交大虽然是一所国内有名的理工科大学,但校园里却有一种浓郁的人文氛围,能够充分体现人的思维、反应、人文功底的辩论活动自然是校园里最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活动了。为了走出校门,1996年西安交大成立了辩论队,参加全国“可蒙杯”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一举捧杯。1998年又在“蓝带杯”,全国大专辩论赛和第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脑文化赛辩论赛中称雄,这些都为此次进军国际辩坛铺平了道路。而率领这群 “西北狼”取得佳绩的“掌门人”是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副教授韩鹏杰老师。
内行人都知道,辩论赛和踢足球一样,表面上看是场上队员在奋力拼搏,实际上是双方教练在斗智斗勇。辩论队员场上的表现都体现着教练的意图、功底。因此辩论队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取决于教练员这位“掌门人”的能力如何。今年仅37岁的韩鹏杰生于东北,学于华北的南开大学,工作又到了西北的西安交通大学。他的成长一直与北方有着不解之缘。也许正因为这种北方情结,使他的训练别出心裁,极具特色。
为了迎接这次大赛,获取佳绩,从今年6月起,交大团委通过面试、演讲、辩论等各种方式从120人中选出了这支由15个精英组成的交大辩论队,集中在韩教练麾下,开始了艰苦的集训。在训练中,韩教练要求队员以大西北特有的真诚、爽朗、君子风度待人,在辩论上要求他们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要求他们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反对虚假的花里唿哨的言词,使整个比赛不出现你说你的,我讲我的,自辩自解的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韩教练这只“东北虎”终于培养出一群雄心勃勃、虎视眈眈、跃跃欲试的“西北狼”。
这群“西北狼”虽都在交大学习,却来自东南西北。4名主力队员中被喻为“雅辩”的樊登是西安人,“雄辩”路一鸣是沈阳人,“快辩”郭宇宽是南京人,“彩辩”自由人谭琦来自火辣辣的重庆,4人组合南北特色相融,配合天衣无缝,让人耳目一新,给参加这次国际辩论大赛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赛前一个月的训练中,交大辩论队采取了半封闭式管理,除主教练外,还有四位教练管辩手们的衣食住学。每天早晨6∶30专管语言、服饰气度的梁莉老师便要带辩手们在交大的草坪上进行发声练习。平时她对大家的举止言行进行严格指导,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力求通过训练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接下来的上下午则安排选手听专家讲座,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加厚大家的人文功底。还请来各校知名教授为辩手们讲解逻辑思维,临场对阵,辩论词写作,论辩技巧等一系列专业性很强的问题。
到了晚上则进行紧张激烈的模拟辩论赛,通过选手对教授们所讲知识拟题辩论,一辩就是一个晚上,整整一个多月,天天如此,唇枪舌战,这种辩论究竟有多少次他们自己都数不清 。
8月23日比赛的日子渐渐临近了,辩论队员一切准备就绪,打点好行装,悄悄地离开古城西安,飞向“硝烟纷飞”的战场。
“猛哥哥”折服“娇妹妹”
韩教练认真分析了前三届国际大专辩论赛我国出战的几支代表队的队员组合后,毅然排出了以4员虎将为主力的全新阵容,对此他们戏说,辩论也称雄辩,雄辩雄辩,自然要以男性为主了。谁知,这些“猛哥哥”首场遭遇的对手新南威尔士大学队竟是清一色的“娇妹妹” 。这场辩论的辩题是“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利大还是弊大”,刚一拉开帷幕,对方辩手便以开朗、活泼、游戏性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阵阵笑声,笑声中也打破了传统“站桩式 ”的辩论模式,对方这些或学影视或习文学或将要作律师的“娇妹妹”们似乎没有把辩论当成一个比赛,她们好像只是在做游戏,一会儿掏出黄牌,一会又亮出红牌,更有甚者,对方辩手还走下座位给正在辩论的西安交大队贴大字报,报下角画着一张钱币说他们为电脑公司做广告,她们辩论的核心是避球重人,使交大事先准备的材料全派不上用场。从没见过此阵式的交大辩手在此表现出了极强的应变能力,这些“猛哥哥”们虽然面带窘色,却不失 君子风度,向对方发出一串串追问,迫使对方说出:“我回答不了,希望对方不要欺负我们这几个不懂足球的‘门外女’”的话语。
看着交大四员虎将体现出来中国特有的儒雅之风,赛后一位评委不禁笑称:“看着交大4个小伙子在场上的表现,我依稀看到了2000多年前秦王兵马俑威武不屈、临变不乱的风采。 ”
比赛结果,交大队以超过对手400分的优势告终,赛后,新南威尔士大学队这些被“猛哥哥”折服了的“娇妹妹”专门来到“猛哥哥”的门上,对他们的胜利表示祝贺,还把她们事先准备的半决赛、决赛的背景材料送给这些“猛哥哥”,以自己的真诚为他们今后的取胜加油。
半决赛交大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狭路相逢。面对辩题:发展知识经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哪个重要,确实让教练们大动脑筋,找背景材料,定出底线,进行辩论,这一切都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作为一个理科辩手确实让人担心。总教练韩鹏杰一怕选手知识底蕴不足,二怕打得不精彩。然而在赛中他大大松了口气,辩手们面对场上刀光剑影,反应迅捷,眼看山穷水尽,谁知他们又柳暗花明了。正如他们自己在赛中所说,他们也如一把双刃剑,利用真诚与幽默,丰富的知识与灵敏的反应拿下了关键的被称为“进入状态后最精彩的一场比赛”。比赛结束了,南洋理工大学的二辩肖振和三辩陈超才露出庐山真面目,原来他们是 96级交大学生,并被派到新加坡学习。原来台上是对手,台下是校友。分别时,肖振紧紧握住领队于书记的手,说道:“谢谢老师,谢谢交大!”
转眼28日的决赛即将开始,这次决赛辩题定为“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作为研究美学的韩鹏杰,这恰恰撞到了他的枪口上。可是,赛前一位记者讲的一席话却让韩教练大伤脑筋。“你们可能会是冠军,但不是观众心中的冠军”,这句话深深印在韩教练脑海中。 如何既能得冠军又辩得精彩,成为真正的冠军呢?为了这场决赛,他们又做了大量的准备,突然一天韩教练发现资料中缺少李泽厚先生编写的一本书,这可怎么办?“我们去找,您别急”,陪练队员们自告奋勇奔赴各大书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这本书,北京的大小书店留下他们匆忙的身影。
比赛开始了,面对对方马来亚大学咄咄逼人的辩风,我们的选手游刃有余,有理有据,对临场的突变,雄辩中不失君子风度。对方二辩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她在辩论中直接向交大三辩路一鸣提出了“你看我美吗”的问题,作为一位男士在回答时既要做到礼貌,又要不被对手钻空子,确实非常困难,可路一鸣却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回答:“我认为您很漂亮,但在场的观众却不一定都这么认为!”于是尴尬的场面被一笔带过了。
就这样,马来亚大学这支遇弱不强,碰强更强的队伍终于在交大面前认输了。看着西安交大这支实力雄厚的队伍,各国的队员不禁都说出同一句话:下次一定要到你们西安去看看。
在招待酒会上,澳门大学队为表达作为中国人的喜悦之情,与交大辩手互换校徽。在这里同一祖先,同一国家,哺育出一批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又一次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
“金大侠”竖起大拇指
成为不少中国人偶像的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先生也有幸被聘为特邀嘉宾来到了辩论现场,他看完西安交大队的表现后竖起了大拇指。“金大侠”动情地说:“我没想到理工科大学的学生竟会有这样深厚的文学功底!”是的,这4位选手分别来自西安交大的电信学院、机械学院和管理学院,是清一色的理工科大学生,是与人们心目中理想辩手有一定的差距,何况前三届辩论赛上,代表我国参赛的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队的队员们都是文科专业的高才生,有些人认为辩论应该是文科学生的专长。难怪事先有人为代表中国出赛的这支理工科大学队捏了一把汗。
对此西安交大自有其一番独特的见解,他们认为辩论并非是文科学生的一统天下,理工科学生同样也有所作为。因为搞辩论取胜的关键主要在于逻辑推理是否严密,反应是否敏捷,是否能迅速抓住对方的破绽给予击破。和这些相比,语言的优美处于次要地位。理工科大学学生以逻辑严密、反应敏捷、记忆力好见长,只要人文功底深厚,充分发挥水平,在辩场上一点也不会比文科学生逊色,他们在辩论场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出色表现证实了自己认识的正确性。
百年老校西安交大长期形成的浓郁的人文环境,也使其成为培养辩论优秀人才的沃土。在这所理工科大学里,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人文方面的课程和知识。西安交大辩论队的同学们不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掌握得熟悉,也对人文科学有着独到的见解与认识。平时这些整日做实验,算数据的脑瓜很注意补充理性的哲学之光,许多同学对中国古典哲学、西方哲学、文学、美学等许多领域都涉足过,难怪他们的表现让“金大侠”都感到吃惊。
西安交大在赴赛前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虽然冠军只有一个,但华语辩论比赛,凡中国派队参加,拿冠军是正常的,不拿冠军是不正常的,何况他们还有上届辩赛首都师大败走狮城的先例。再说,参加国际辩论大赛,对手大部分都是国内外出的学生,他们对中国的观念、习惯都比较熟悉,而西安交大的辩手们对国外的情况却了解不多,更何况人家是赤脚不怕穿鞋的,没有任何负担,所以比赛还没有开幕,西安交大的学子们就处于被动的地步。
到了北京后,这种压力有增无减,中央四台的一位编导连他们的夺冠的专题报道都筹备得差不多了,只等他们捧杯时,补上几个镜头就可以与观众见面了。这位编导说:“你们千万不能输,要输了我这几个月的工作就全白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交大辩论队的同学们走上了辩坛。如果“金大侠”知道了这些内幕,怕不仅对他们扎实的人文功底夸奖,更会被他们成熟的心理素质所折服,更会举起双手来赞扬。
“我是一滴水珠”
西安交大辩论队三辩路一鸣同学由于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被授予“最佳辩手”的称号。当记者围住他,让他谈感受时,他动情地说:“我是一滴水珠,所折射的是头顶太阳的光芒。 我获得最佳辩手的殊荣,不是我辩才好,而是分配给我三辩总结的这个角色最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容易得到评委的认可,其实我的队友才是最出色的,不管是正式的,还是候补的。”是的,一个队的成功不只是几个辩手在场上的发挥如何,全体人员的齐心合力,才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由于学校经费有限,除了领队、教练和主力队员外,其他辩手都是自费进京观赛。进京后西安交大辩论队少部分人被安排在梅地亚大厦,其他十几个成员就住在一个价钱便宜、但又远离中央电视台的地下室旅馆。为了配合4位辩手打好比赛,每天陪练的11个辩手要选出4位与他们进行陪练辩论,其他人则群策群力,思考出一些刁钻的问题来“难为”主辩手,其中
被称为“六小妹”的6位女陪练更是心细如丝,她们每天来的时候,还给主力队员买上葡萄、桃子等水果来犒劳大家。领队于书记见此状感慨万千,他对记者说:“孩子们把东西买来了,我们吃也不好,不吃也不好。她们都不挣钱,买来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吃,但这又是她们的一片心意,不吃又不行,所以当时的情况是吃一颗葡萄酸一次心。”
在西安交大辩论队这个集体中,没有领队、教练、队员之分,也没有主力替补之别,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人人都为集体。当于书记把大会奖给最佳辩手路一鸣的1万元奖金交给他时,他坚决不要。于书记非要他装在身上,路一鸣一到学校就交给领导,他说: “这应该是奖给我们全队的,没有了同伴,没有了大家,我到哪里去当最佳呢?”
教练梁莉在总结会上风趣地说:“我们这几位猛哥哥在辩论场上没有让那几位娇妹妹折服,因为他们身边本身就有一群娇妹妹,这些妹妹比她们更出色!”
于书记在总结时说:“我们辩论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要感谢校领导,感谢学校各部门,感谢老师和同学们,正因为他们大力的支持,我们才获得了辉煌!”这大概就是折射路一鸣这滴水珠的太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