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维
1955年,我从福建闽西山区永定一中考入交通大学。第二年,随交大西迁来到西安。从此, 我在交大学习成长,毕业后又留在学校工作,直至现在,整整40个春秋。西安是我的第二故乡, 交大是我成长、工作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我与母校结下了深深的感情。每当回忆自己在交大学习、成长、工作的往事,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值此交大百年校庆之际,回忆我在大学学习成长期间的片断,写成此文,以感谢母校对我的哺育之恩和师长对我的教诲之情。
一、 农村娃·大学生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家住山区,家庭贫困。1949年,家乡解放,我得到助学金,从小学升入初中。初中毕业,我考虑家境贫困,本想去念师范,将来当一名教师,后在老师们的劝导下,我继续获得助学金,上了高中。1955年暑假,我参加了高考,被录取到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学习。
一个农村娃考入著名的交通大学,第一次来到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我感到十分高兴。从小生长在山区农村的孩子,带有一身“土气”,走进大学,难免处处不适应。中学上课是固定教室,来到大学,上课教室不固定,每天上大课都得找教室,这使我极不习惯。我感到很奇怪, 教室的号码怎么会有三四位数呢?特别是上大课,有时教室相隔甚远,刚上大学不熟识,弄得我特别紧张,常常只好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语言听不懂也是一个问题。上海人习惯讲上海话, 但我听不懂上海话。上海同学把洗澡叫“打浴”,可我听成“打油”,闹出笑话。上投影几何课,老师用上海话讲,我大部分听不懂。有一次上课时,我实在“忍无可忍”,只好站起来问老师 为什么不讲普通话,然而又受到不尊重老师的批评。山里人上中学,打赤脚上体育课是很普遍的。来到大学,我依然打赤脚上体育课,却受到体育老师的批评。我不服气地说,我们中学的体育老师也打赤脚,有什么不对呢?真正使我改变打赤脚的习惯,是一次参加党委会。彭康校长看我打赤脚走进会场,笑着对我说,一个大学生,不穿鞋,打赤脚来开会,是不文明的表现啊! 此后我就再也不敢打赤脚去开会了。慢慢地,我也改变了打赤脚的习惯。
由于我的家庭困难,大学期间,我同样得到了学校全额助学金。可以说,我大学的全部学习、生活费用,都是助学金支持的。因此,自己很感谢学校,感谢党。我常想,如果没有解放,没有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关怀,我是进不了大城市,也绝对上不了大学的。我深知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出于对党和人民的感恩思想,学习十分努力。除了平日用功看书外,许多节假日我也用来学习,以争取更好的成绩。
1956年,党提出向科学进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我们都决心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毕业后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是很对的。在这一口号下,我们明确了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学好功课,也就成为我们当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记得大家经常议论和交换看法的有三个问题。一是学习目的,强调树立远大理想,把为祖国、为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变成自己的学习动力。党团组织也经常组织学习目的教育,开展“谁送我上大学”,“我为谁上大学” 等重要问题的讨论。许多调干生,在这方面有很深的体会,谈起来对党很有感情,很令人感动。我也经常回忆解放前后我的家庭变化,以激发自己为祖国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学习精神,强调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独立思考。那时,我们都把马克思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记得刚上大学时,学校还给我们发了一本苏联学生学习精神的小册子,教我们如何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在“向科学进军”口号的鼓舞下,在将来要做一名红色专家的目标激励下,我们学习都十分认真,同学中刻苦钻研问题的风气极为浓厚。大家都把理解每一个原理、每一个定理,做每一道习题,看成是攻克一个科学“堡垒”。可以这样说,在一、二年级期间,我们不仅给自己打下了大学的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学习精神。后来,我在五年的大学生活中,也都遵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这16字去做的。这些,我认为对自己工作后的继续学习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三是学习方法要适应大学学习的变化。要从中学的记忆为主转变为大学的理解为主。大学课程,内容多,范围广,再要像中学一字一句地记忆是很难的。只有认真理解,把握精神实质,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听课是一个关键,只有把课听好,才能学习主动。我为克服语言方面的困难,常常先进行预习,课后再加强复习,并且每周都进行学习小结,找出难点、重点,不给后续学习留下难题。我就是这样,不放过每一节课,通过不断归纳总结知识,取得学习主动权,从而使基础课的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我回忆大学学习生活时,我应当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其中尤其要感谢给我们主讲和辅导“高等数学”的陆庆乐老师、马知恩老师,是他们的精彩讲课与辅导,把我带进了大学学习的门槛。他们严谨治学,讲课概念明确,条理清楚,语言生动,令我永远难忘。
二、 青年团员·共产党员
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青年。1950年上中学时,我就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还出席过福建省团代会。上大学后,我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努力学好功课,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1956年,在大学二年级时,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青年团员到共产党员,这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可以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折。
回顾这段政治生活过程,也许与我的家庭有很大关系。我祖父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乡苏维埃主席,大伯父在我祖父牺牲后,即去当红军到江西并参加了长征。我父亲是一个本份的农民, 解放前靠租地耕田为生,全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只有解放后,我家才分得土地,过上了好的生活。特别是解放后,由于我家是一个烈士家庭,每年都享受政府给予的烈属待遇。刚解放不久,还在我家找到了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文件。这些都给予我继承革命传统的深刻教育。
从中学到大学,对一个青年学生来说,共产党的主张、政策,这一切我都感到很新鲜、很正确。加上在学校受党的教育较多,使我逐步了解和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又使我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当我入党后,我常问自己,应该怎样才能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我的回答是,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实践中接受党的考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我阅读毛主席的有关著作,也阅读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注意加强党性锻炼。我记得斯大林曾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是共产党人的光荣和骄傲,我也常常以此勉励自己,努力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反映苏联和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小说、电影、歌曲等对我很有影响。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前苏联彩色影片《幸福的生活》。这部片子描写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过着集体农庄的幸福生活,给人很深的印象。当时我看了以后,受到很大鼓舞,看到了农村的未来,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许多小说,包括《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可爱的中国》等都深受我们那一代青年的欢迎。正是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作品,给了我们那一代人以力量,也给我们树立了许多光辉的英雄形象,从而塑造了我们那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其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写的一段话,成了我们那一代人所永生难忘的至理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 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 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斗争 。’”
三、 团干部·学生会主席
在我的大学学习、生活期间,我积极参加了社会活动和社会工作,这也是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中学时期,我就担任过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积极参加过当时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宣传教育活动。上大学后,在一、二年级,我曾担任过团总支学习委员和校团委宣传干事。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后,我到学生会工作,后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 直至大学毕业。
担任社会工作,参加社会活动,给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丰富的内容。除了学好功课外,我常出入于团委办公室和学生会办公室之门。在我担任团总支学习委员工作期间,我曾积极推行过计划学习。我认为这是适应大学学习变化,也是解决社会工作与学习矛盾的一个重要措施。我把每周按七天制成一张计划表,称为每周学习、工作、生活安排表。从星期一到星期日,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包括午饭后、课外活动、晚饭后及晚自习后的零星时间我都对学习、社会工作及日常生活进行详细的计划安排。当然,这种安排是理想状态的,不可能百分之百实现。但它给了一个有序的计划,给了一个紧张的催人奋进的进程表。它能帮助我们抓住一切能用的时间去主动学习,主动工作,妥善安排生活,对锻炼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是十分有益的。为了解决我自己的社会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我基本上都是这样去做的。我发现每周只要认真安排,时间就出来了,学习、工作、生活的矛盾 ,通过妥善安排也就解决了。这种计划的办法,一直到我工作后还坚持着。我认为,一个向上 的青年,就应建立一个紧张有序的生活,它无疑能促进人不断向前奔走。
校学生会主席工作,是一项面宽、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工作。在我担任两年多学生会主席工作期间,我深感得到了一次难得的锻炼的机会。我和其他学生会干部,互相学习,通力合作,愉快共事 ,共同组织过许多大型活动,这些活动培养了我的综合组织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比如过去各种节日的大游行,参加人学生的有好几千,加上教工,队伍相当庞大。要组织好游行的内容,带好队伍,维持游行秩序等等就是一项综合组织的系统工作。再如,组织大型文艺演出,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有演出人员的组织,还有上千观众的组织。在演出组织中,有前台组织,还有后台组织。有各种节目的演员,还有众多为演出服务的人员。有灯光、有音响、有布景。所有这些要组织得运行有序、不出差错,是十分不容易的。学生会文娱部和文工团,是一个十分活跃和重要的社团。是他们基本承担了各次大型演出活动。文工团在演出活动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许多精彩节目都是他们表演的。为了加强文工团活动,学校后来也曾 配 过半脱产学生干部,具体做好组织工作。我记得文工团曾建立过管弦乐队、民族乐队、歌咏队、舞蹈队、话剧队、舞台艺术队,甚至还有过京剧队、秦腔队等,是学生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社团。彭康校长等校领导同志也都十分重视学生文化艺术活动,重大演出亲临观看,给予鼓励。为了把文工团办好,后来学校还提出了要把文工团建设成为“多艺的学校,战斗的岗位和欢乐的集体”。我认为这些都在学生中产生过非常好的影响,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十分有意义 。
回忆搞社会工作的日子,最使我难忘的要算是1960年的春天了。那是我毕业的前夕,我被选为出席中华全国第十七届学生代表大会的代表,同李唯诚、段桂英两位同学一起参加了这次全国学代会。大会期间,刘少奇主席、陈毅外长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我们,并对当时的学生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号召全国学生要坚定不移地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科学知识,攀登科学高峰。出席这次会议回校后,我就提前毕业被学校分到校团委工作了。在我基本完成大学五年的学习任务后,我走上了工作岗位,但仍然在哺育我成长的交大奋斗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