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 校党委作出“关于专业体制的试行方案”。决定各专业可成立专业党的领导小组,在专业党的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本专业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教育革命等日常工作,同时也要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系可选择一个专业成立党支部作为试点。党支部实行师生合编,成立专业委员会,取消教研室。
1月8日 陕西省教育局正式批准,学校调整设立动力一系、动力二系、无线电一系、无线电二系,工程物理系建制撤销,加原有的机械、电机两个系,全校共设6个系。
1月27日 陕西省教育局召开传达朝阳农学院经验( “四人帮”在全国树立的“教育革命”典型)会议,会后校党委进行了“学朝农”的部署。
1月28日 校党委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1972级学员毕业实践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系各专业要充分重视和确实做好1972级学员的毕业实践工作,毕业实践中的选厂和选任务,提倡在本地区就近安排,反对“远、大、洋”的思想,并确定1975年下半年举办第一届学员毕业实践成果展览会。
1月31日 校革委会决定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会由19人组成,陈吾愚任编委会主任,庄礼庭任副主任,学报编委会下设编辑组,归口教改部。
2月1日 校教改部提出了“关于制定1974级普通班教育计划的意见(草案)”。具体安排:入学教育1周,小结及毕业鉴定2周,学军4周,学农6周,人防劳动6周,学文学工125.5周,寒暑假18周,机动6周(主要用于政治运动)。
2月1日学校召开有系、部负责人列席的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学朝农、找差距。会议认为学朝农要学根本、学实质。要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执行毛主席教育思想。
2月3~4日 召开校党委会、校革委会两委委员扩大会议,传达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初步联系学校实际讨论了学校如何贯彻执行的问题。
2月18~20日 校党委举办有党委委员、革委会委员、系、部党委书记参加的学习班,进一步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
2月25日 经校党委会、校革委会联席会议讨论修改,形成了1974年工作回顾和1975年工作要点。
2月28日 《交大动态》12期对在元旦前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全校工农兵学员中开展“学、忆、查、订”的活动(学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和基本路线,忆家史、忆阶级的委托,查思想、查斗志、找差距,订努力的方向和措施),进行了总结。
3月3日 校党委制订出“关于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继续抓紧批林批孔的安排意见”,大体分3段进行安排。
3月20日 校教改部按照陕西省革委会批转省教育局“关于高等院校与有关工厂(社)挂钩方案的报告”的文件,将学校与省、市有关厂(社)挂钩方案印发各系,共计50多个厂。
1975年的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共98项,比1974年增加35项。其中厂校挂钩项目占90%。全年科研事业费初步计划安排为20万元。
4月2日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推广辽宁朝阳农学院经验和有关政策问题的请示报告”,校内进一步开展学习“朝农经验”。
4月3日 校党委提出“关于继续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几点意见”。
4月26日 校革委会发出通知,规定动力机械厂归动力机械二系领导,为动力机械两个系服务,无线电工厂归无线电二系领导,为无线电两个系服务,动力系食堂和无线电系两个食堂分别暂归动力机械二系和无线电工程二系领导,各为两个系服务。要求各有关系做好一切调整准备工作,从5月1日起,4个系正式办公。
5月12日 3月初学校对咸阳地区(重点是兴平县)的地方工业及农业四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经校党委研究决定学校与咸阳地区挂钩,确定从技术协作、培养人才等4个方面予以支援。
6月17日 校党委总结举办基层干部学习班和党员学习班的经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教育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两个估计’问题”一文,8月12日在陕西高教系统作了介绍后又在《陕西日报》上发表。
9月12日 校政治部、教改部提出了“关于1972级学员教育革命总结的具体安排意见”。要求各系、部认真总结第一届工农兵学员“教育革命”的经验,并对今后如何搞好教育革命提出意见和建议。
10月3日 第一届工农兵学员1 367人毕业。校党委同意政治部人事组“关于选留1972届学员充实教师队伍和政工队伍的报告”。决定从1972届学员中选留130名优秀毕业生,其中4名配置到校、系做专职党政干部。
10月11日 校革委会向陕西省教育局上报了教师队伍与落实政策的一些情况。现有教师1 295人,其中正、副教授82人,讲师536人,助教677人。建国前毕业或从资本主义国家回国的113人(8.8%),建国后到“文革”前毕业的1 118人(86.4%),“文革”中毕业的58人(4.5%),工农兵毕业生6人(0.3%)。目前教师平均年龄40岁,35~46岁的人占70%。
10月18日 校党委提出“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几点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经常深入调查研究,作为改进领导作风,加强领导工作的重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0月27日 1975级学员开学,共招收1 180人,其中普通班学员960人。
11月5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校友陈惠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校内引起热烈的反响。
11月7日校革委会同意教改部提出的“关于制订1975级普通班教育计划的意见”,按这个规定:1975级学员(1975.10.27~1978.12.31)总计学习165.5周,1979年元旦后进行毕业教育及分配。
11月15日~12月中旬 校党委进行整风。
11月17日 向陕西省教育局上报1975届毕业实践成果简介。共225个课题,取得重要成果的有33项,已分别应用于农业、石化、电子、电力、铁道、邮电及国防等部门。
12月4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红旗》杂志12期北大、清华大批判组炮制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一文,在学校引起了反响。随后,学员一批一批地贴出大字报、校内掀起了教育革命大辩论的热潮,学生的大字报点名批判校党委副书记陈吾愚的所谓右倾思想。学校的教学秩序又被打乱。
12月22日 召开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关于批判邓小平同志的1975年23号、24号、26号文件。以后逐级传达到全校师生员工。
本年 学校全年支农情况:共办支农短训班13期,培养约850多名农机技术人才,共修理68台柴油机、71台电动机。举办3期水泵函授班,培养2 895名学员。先后有23个班级的972名师生下乡参加学农劳动。学校科研中直接支农课题152项,间接支农项目32个,取得较大成果的支农项目有8个。
本年 开展开门办学,下厂进行毕业实践和结合典型任务组织教学。学生3 143名,教师560名分别到189个工厂(公社)进行教育革命实践。并举办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函授班、协助工厂举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培训学员5 000多名。
本年 共完成科学研究、技术革新项目74项。
本年 全校工厂、实验室完成生产总值350万元。
本年 高等教育经费实际支出375万元。
年末共有6个系28个专业,88个班级,学生3 353人,全校教职工3 169人,校本部教职工2 501人,其中专任教师1 2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