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2月16日 本年度第一次教务会议讨论由统一招考分配交大的新生学科程度不合标准应设法补修案:本届一年级新生成绩考核及留级退学之处分仍照本校规章办理;本学年结束后除应退学或留级者外,凡基本科目不及格者暑假在学校补习;补习后仍有一科不及格者应重修,两科不及格留级。
2月 为照顾战时学生经济困难,校务会议决定扩大免费和公费的学额,免费生名额增至10%以上,公费生增至4%以上,并对沦陷区学生通过免费、贷款、勤工俭学等办法予以帮助。
3月19日 教育部高教司长致函交大,提出各学院系科的必修和选修科目表,以及学生每期所修学分限额和计算法。
4月22日 黎照寰校长致函教育部长“健康欠佳,请求辞职”。
4月25日 学校全体工人要求增发补助费而停工。
5月3日 学校决定工人每月发津贴13元,全体工人复工。
6月 举行毕业考试。理学院、管理学院、工学院应届毕业学生共140人。吴文俊、美国王安公司创办人王安等都是应届毕业生。
吴文俊(1919~) 数学家。1940年毕业于交大理学院数学系,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被誉为“吴文俊公式”,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新的拓扑不变量,20世纪90年代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被国际同行认为是数学界第一流的开创工作。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6月15日 教育部密电黎照寰校长请去渝一行。黎复电“身体衰弱,不便来渝”,并继续请求辞职。
7月22日 教育部批准去年7月交大申请的办学救济款作为1940年度使用。
8月19日 本年度第二次教务会议。由于参加全国国立院校统一招生,新生质量不能保证,经请准自本年度起仍由本校自办招生事宜,并遵教育部令加收电机工程新生1个班30人。通过“交大工科研究所组织简章”:研究所设电机部及机械部,各部设主任1人,教授若干人,于工学院电机、机械二系招收研究生,学习2年,成绩在75分以上者授予硕士学位。
8~9月 中共地下党上海学委下属大学区委派党员和积极分子3人考入交大,重建交大地下党支部,开辟工作,发展党员。1938年成立的学生抗日救亡协会(简称“学协”)会员已发展到20余人,迫于日伪反动势力的压力,中共地下党决定解散“学协”,骨干撤离上海。
9月7日 高教司司长给黎照寰转达部长面谕,“仍希体谅时艰,勉为其难”。但此后一段时间黎照寰未再理校务,所有会议均改由工学院院长张廷金主持。
9月10日 由于上海形势日趋险恶。经学校师生以及重庆校友会的要求,教育部决定成立交大重庆分校,任命徐名材为分校主任,暂借小龙坎交通部中央无线电机器材厂厂房二座为校舍,设电机、机械一年级各1个班,招生80人。分校行政、教务等都有相对独立性。可直接行文教育部,并由教育部拨发经费和钤记(印章)。
在重庆分校筹建前,四川同学会会长韦作民、副会长徐恩曾函告黎校长筹建交大分校事。公推徐名材、庄伯文、冯君策、陈俊时、顾毓泉、李简初、韦作民、徐恩曾组成组织委员会,协助觅地建房等。
9~10月 重庆分校积极筹建。在教务方面拟定了以下8个规章:(1)借读生、特别生、转学生、旁听生规则;(2)考试规则;(3)学业成绩计算规则;(4)重习、留级、停学、退学、加读规则;(5)中英文演说竞赛规则;(6)实习规则;(7)参观规则;(8)图书室借书规则以及训导、总务章程及办事细则。充实图书仪器并发起向校友募捐。向重大、交通部汽车配件厂等单位商借物理实验和工厂实习。对程度较低的学生,开办暑期补习学校2个班,为期12周,每周每门授课9小时。招生工作在重庆、成都、桂林、昆明4地进行。
11月初 交通大学分校在重庆小龙坎正式开学。分校主任徐名材,教务长陈章(兼职),电机系主任张钟俊,机械系主任曹鹤荪,兼职教师和职员共10余人,大部分是交大校友。教学计划参照中央大学有关系科制订。实验借用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实验室开设。
广大校友大力支持交大分校成立。交通大学同学会成都分会把全力以赴辅助母校发展定为该会的宗旨之一。
上海本部决定从本年起,为赴后方服务的毕业学生每人发旅费450元。
本年 上海本部设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共11个系,有教师122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9人,在校学生683人。国立交通大学重庆分校招收新生80人,教职员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