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良湛带领20余名政协委员来校检查乱办班,乱收费情况。对本校制止乱办班、乱收费的措施及可行性表示肯定。
1月4日 校图书馆举行捐赠图书仪式。工程力学系杨延箎教授将其父杨德昭先生珍藏的1万余册古籍图书捐赠给学校。
1月7日 交通大学校友总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总干事工作移交会议在西安交大举行。第三届理事会以北方交大为执行总干事单位。会议决定组团参加美洲交大校友会第六届联谊会。
1月12日 校党委召开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会,传达中央有关东欧局势的通知精神:随着东欧政局发生剧变,全国要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1月16日 接国家教委办公厅批复,林宗虎教授、陈听宽教授被命名为1988年度“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每人奖励3级工资。至此全校已有5名教授获此殊荣。
1月17日 西安交大获陕西省1989年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0项(共评出38项)二等奖10项(共评出54项),均居全省高校之首。
1月30日 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等学校比较研究组在“我国重点高等院校多项指标排序及其分析”一文统计,1985~1987年期间,西安交大在“获国家级成果奖”、“在国外和全国性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专利批准数”3项指标综合排序中,居全国86所重点大学和52所重点工科院校第2名。
2月17日 校审计处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2月17日 经国家计委批准,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建设,国家计委当年拨款100万元。
同时批准建设的还有列为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精细功能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实验室、现代医学电子技术及仪器专业实验室、流体机械专业实验室。
2月29日 雷锋式的好战士、兰州军区某部志愿兵李润虎同志来校座谈。学校聘请他任思想政治教育兼职教师。
3月5日 学校上报“关于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复查报告”。自1986年4月恢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以来,教师系列首批分3次共评聘教授(研究员)12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99人。至1990年2月底,全校有教师2 150人,其中教授190人,占8.8%;副教授584人,占27%;讲师730人,占33.9%。
3月16日 学校召开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表彰大会,向获得1989年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的人员颁发奖状或证书。
3月20日 校长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体育部,属系级建制,上报国家教委审批。
3月24日 姚熹教授接到国际陶瓷科学院主席发来的聘任书,聘任他为该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有发起成员60人,我国仅有姚熹等2人当选该院院士。
3月28日 学校决定设立“钟兆琳奖学金”,成立“钟兆琳奖学金基金会”。这项基金以钟兆琳教授捐款为基础,多方筹措基金,主要用于奖励电气专业学科的优秀大学生和研究生。
3月30日 投票选举西安市碑林区人民代表。王红峰(学生)、孔祥骝(教师)、纪振刚(工人)、许晋源(教师、民主党派)、张宜梅(学生)5人当选碑林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4月4日 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级教授、电机专家钟兆琳在上海逝世,终年90岁。成立了以史维祥校长为主任委员、潘季书记和上海交大校长翁史烈为副主任委员的治丧委员会。4月14日在上海举行追悼会,江泽民、丁关根、陆定一、钱学森、钱伟长等和全国政协送了花圈,史维祥校长致悼词,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家镐、上海交大校长翁史烈等25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4月27日,在西安革命公墓举行钟兆琳教授骨灰安放仪式。
4月 PS型程控数字交换机自动测试系统通过邮电部主持的鉴定,认为该系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水平,可替代进口。
5月3日 电气工程系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电气绝缘技术及电介质物理专家刘子玉教授病逝。
5月7日 校出版社轻版印刷厂获国家教委教材技改一等奖。
5月14日 校合唱团在陕西省“红五月音乐会”高校合唱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5月20日 在陕西省高校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西安交大以绝对优势夺取男子、女子、男女团体三项第一。
5月29日 陕西省高校1989年度科技成果奖评选揭晓,西安交大84项成果获奖,占整个奖励项目的1/4。
6月8日 九三学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何金茂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
6月15日 西安交大在国家教委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后勤工作会议上被评为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6月16~18日 交通大学美洲校友第六届联谊会在美国新泽西州史蒂文斯工程大学举行。中国大陆的4所交通大学组成了大陆校友代表团和台湾新竹交大校友代表团一起参加了联谊会。西安交大代表是潘季、范效良、许晋孚、郑守淇、肖永宁。本届联谊会由交大美洲校友总会主办,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美国总统布什分别写信祝贺。此次会议对密切美洲交大校友的联系与合作,密切校友与母校的感情,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增进海峡两岸5所交大的联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月21日 西安交大与陕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发起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 在校内举行。
7月1日 1989级1 800余名学生去承训部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7月10日 1990届大学生毕业典礼举行。应届毕业本科学生2 244人,专科学生349人。本年内有594人获硕士学位,有49人获博士学位。
7月12日 校长工作会议讨论决定:(1)成立新能源研究所,挂靠在能源系;(2)成立数控技术研究中心;(3)机械学系工程画教研室改名为工程及计算机图学教研室。
7月19日 香港广播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氏影业公司董事长邵逸夫先生一行30人莅校检查科学馆建设情况。学校在科学馆工地举行仪式欢迎邵逸夫先生。
7月30日 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等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参加1990年国际奥林匹克物理、数学、化学、信息学竞赛的我国代表队队员。附中学生吴明扬因获得第21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金牌奖受到接见。
8月10~14日 根据国家教委和加拿大国际开发总署第二阶段教育合作协议,由校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加拿大国际管理学术会议在西安建国饭店召开。中方会议主席汪应洛教授和加方会议主席Wedlly教授主持会议。加拿大驻华大使德雷克(Barl Drake)参加了会议。
8月19~23日 校学生会主席金志鹏作为陕西省学生代表团团长率团出席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会上,西安交大学生会当选为全国学联副主席单位。
8月23日 校党委召开全校干部会布置新学期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以抓好党员重新登记工作和学习“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为重点,做好教学、科研、校园管理等项工作。
8月25日 校党委决定成立党员重新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员重新登记办公室。
8月31日 新生开学典礼。1990年共招收新生3 30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0人,硕士研究生476人,本科生2 049人,专科生175人,夜大学生260人,函授生266人。
9月5日 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教师访问团,由教务长陈义扬教授率领来校参观访问。
9月8日 举行第六届教师节茶话会。校领导为荣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的姚熹、孟庆集、蒋正华、林宗虎、陈听宽5人颁发了荣誉证书。
9月17日 由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摩擦学专业学会和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赞助的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校举行。来自日本、英国、苏联、中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9月18日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国家财政拨专款给部分高级知识分子发放特殊津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陈学俊、周惠久、赵富鑫、沈尚贤、姚熹5位教授为首批享受这一特殊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
10月18日 1990年度学校科技成果奖共评出98项,创年度科技成果评奖数的最高纪录。
10月18日 召开全校党员大会,听取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辅导报告。这是自东欧政局剧变后的主要政治教育内容。
10月20日 西安交大主办召开第二届高等学校校史研讨会。原高教司司长刘一凡作关于研究和编写高等学校校史几个问题的发言,各校还交流了经验。
10月24日 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工作司司长陶遵谦、中共陕西省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兼省教委副主任石大璞来校代表国家教委和中共陕西省委,宣布了国务院9月24日关于任命蒋德明为校长,免去史维祥校长职务的决定。蒋德明应约去京,李铁映主任代表国务院与他谈话。
蒋德明(1934~) 江苏宜兴人,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留校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科研处副处长、研究生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曾任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大学内燃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组长等职。
10月24日 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程力学等5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28名教师被聘为委员,其中马知恩、胡正家、汪应洛、吴百诗、冯慈璋、何金茂、陈金贤、何培之等担任所在学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组长。
10月27日 1982届管理工程研修班学员、陕西省副省长潘蓓蕾被任命为轻工部副部长,赴任前来校看望师长。
11月1日 青年教师乐伟梁、郑南宁、惠世恩3人获中国科协授予的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11月11日 国家计委派人考察西安交大“七五”重点建设及“八五”规划制订情况,校基建处全面汇报了总体规划执行情况。
“七五”期间,国家计划拨款1.45亿元,实际拨款1.135亿元,占计划的78%。建成面积16.1万平方米,占计划的46.5%。国家决定,“七五”未完成的投资规模延续到“八五”,西安交大被继续列为“八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正式编制了“关于调整西安交通大学基本建设总体设计任务书的报告”上报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
11月15日 电子系刘东航、电气系王建华获得1990年度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资助。
11月16~22日 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联合举办全国首届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成果展览会,西安交大有25个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项目参加了这次展览会,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有6项。
11月20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西安交大新增铸造、焊接、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3个博士学位学科点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硕士点。国务院学位办下达西安交大第4批博士生指导教师26人名单。
11月24日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二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西安交大4名青年教师获得资助和奖励,他们是动力系王子延副教授,计算机系侯义斌副教授、管理学院席酉民副教授、外语系李韧之副教授。
11月26日 根据国务院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结果,截至1990年7月1日零时,西安交大普查区人口为22 671人,其中男14 751人,女7 920人;有家庭户3 004户(含学生区140户),总人口为10 620人;平均每个家庭人口为3.53人,低于全国每个家庭人口为3.96人的平均数;集体户总人口为12 051人。本校区人口涉及17个民族,其中汉族22 348人,满族110人,回族108人。
12月8日 1990年度国家发明奖揭晓,西安交大获四等奖1项。
12月13日 由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捐款和国家教委提供部分经费兴建的“逸夫科学馆”建成,投入使用面积12 700平方米,由主楼及会议厅两部分组成,会议厅部分可容纳500人的学术报告厅及与之配套的中小型学术交流会议室。有10多个高新科研机构陆续搬入馆内工作。并于12月20日 通过由国家教委聘请的邵氏项目专家组的验收。
12月15日 举行“纪念陈大燮奖学金设立10周年及1990年度陈大燮奖学金颁奖大会”,1990年度共有49名研究生获得陈大燮奖学金。
12月17~22日 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联合召开全国高技术工作会议,物理与器件研究所被授予“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汪应洛、束鹏程、徐通模、谢友柏、屈梁生、陈寿田、程敬之7人被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并颁发了证书。国家教委还对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的教授颁发了荣誉证书,西安交大周惠久等29名教授被授予荣誉证书。
12月22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三届“电机工程”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会在京评审揭晓,西安交大4名学生获奖,他们是高压71班樊骏飞、发电71班杨晋柏、热能71班李广军、绝缘71班马晖。
12月22日 国家教委成立首届高等学校理科(8个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游兆永教授被聘为数学和力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应用数学教材建设组副组长,王永昌教授、鲍家元教授分别为应用物理教材建设组和计算机及应用教材建设组成员。
12月26日 高教所研制的“卡氏16种人格因素计算机辅助测试与分析系统(PFTAS-Ⅰ)”通过由陕西省教委主持的专家鉴定。
12月27日 计算机61班罗彤、软件71班陈勇浩获“计算机世界奖学金”。
12月28日 陕西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增补校党委书记潘季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2月29日 《科技日报》公布1990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名单,西安交大27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项。谢友柏等“动静压支承技术的研究”和郑崇勋等的“程控数字交换机印刷版插件及交换网络检测系统”分别获一等奖。
12月31日 党员重新登记工作结束,在册党员2 534人,准予登记的党员2 208人。实际参加登记学习的党员2 262人。
12月 国家教委批准西安交大试办科技情报专业,该专业1994年改为科技信息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也备案设立。
12月 学校举行留学、进修回国人员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感受和意见、建议。自1981年以来,有52名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和283名进修人员学成回国。
本年 横向科技协作项目出现明显增长,项目、经费、到款数皆创历史最高纪录。合同项目数达454项,较1989年增加101项,增长22.2%;总经费达914.05万元,较1989年增长11.6%,到款数亦较1989年增长13.6%。1990年横向科技合同超过20万元的达7项,经费达135万元,占总经费的14.8%。
本年 邹理和等的“微调干测试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蒋正华等的“中国分类(区域)模型生命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金牌、银牌、铜牌各1枚,徐通模等的“变异煤粉浓度燃烧器”获金牌。
年底 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后,经过5年建设,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类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1 500人,比5年前增加了2 972人,其中研究生由1 432人增至1 865人(博士生由115人增至345人);教职工人数由4 501人增至5 664人,其中正、副教授由267人增至830人;专业设置由5年前的43个发展到51个,博士点由18个发展到31个,硕士点由36个发展到58个,建立了6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1个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专业点,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和专项实验室。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有18个系、51个专业,30个研究所和中心,有70个实验室,5个校办厂,两个出版社和一座拥有藏书166万余册的大型现代化图书馆。成立了如技术开发公司、凯特新技术公司、通达科教仪器公司等一批技工贸一体化新型公司。
“七五”期间 科学研究成果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获国家发明奖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国家教委级奖64项,获其他部、委、省级奖29项,其中一等奖24项。
“七五”期间 毕业的全日制大学生、研究生14 673人,其中本科毕业学生9 875人,获硕士学位者2 304人,获博士学位者161人。
“七五”期间 新征土地32.1公顷,校园占地面积达117公顷,校舍总面积58.5万平方米.。基建竣工面积142 235平方米,工程造价6 166万元,其中教学、科研用房27 693平方米,学生宿舍10 252平方米,教工住宅69 982平方米,有1 044户喜迁新楼,其中三室一厅348户。近几年陆续竣工投入使用的主要工程有:新建的图书馆大楼、逸夫科学馆、管理学院大楼、8幢学生宿舍、新建教工3村19幢宿舍楼、校医院、附中、附小、印刷厂及拥有2 000门的程控电话安装工程等,学校教学、科研条件和师生员工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
本年 国家基建投资2 122万元,施工面积26 350平方米,竣工面积26 354平方米,造价1 391万元。主要竣工工程有:3村4幢住宅、附小、科学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