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西迁颂五首
(中华通韵)
霍有光
(一)彭康校长率任梦林、王则茂、朱物华等在西安兴庆坊南确定交大新校址
无边麦浪穗飘香,
校长踏勘道政坊。
风水宝田含富庶,
西迁赖此建辉煌。
注释:1955年4月中旬,彭康校长派总务长任梦林、基建科科长王则茂先到高教部接受任务,然后前往西安踏看并选择校址。5月中旬,彭康校长电请朱物华、程孝刚、周志宏、钟兆琳、朱麟五等著名教授、系主任来西安,共同察看、商议校址。最终确定在唐代道政坊、常乐坊遗址区(一望无际麦地)为交大新校区。
(二)洪星华校友捐赠西迁特制乘车证,印“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一张车票内涵深,
西部开发记在心。
勇向科学吹战号。
李桃四海建功勋。
洪星华校友捐赠西迁特制乘车证“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洪星华校友捐赠的入学通知书、乘车证、餐证、报到证、毕业证等
注释:1996年校庆前夕,老校友洪星华教授捐赠了一组珍藏了四十年、记录了1956年交大西迁时形成的历史文献,包括乘车证、入学通知书、餐证、报到证、毕业证等,其中乘车证上醒目地写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既是交大西迁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是交大熔铸成的西迁精神。
(三)有感首期在“西安和平门外”新校园出刊的《交大》校刊
主体西迁排万难,
校刊宣告展新篇。
辞别上海繁华景,
奉献精神动地天。
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学校刊《交大》正式在西安出版(总第69期)
1956年9月26日交通大学校刊《交大》(增刊)第1期正式在上海出版
1956年9月26日交通大学校刊《交大》(增刊)第1期《编者的话》
注释: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学校刊(即《交大》编辑部)正式由“上海华山路195号”迁至“西安和平门外”交大新校园内办公并出刊,《交大》期刊的顺序号继续承传,标志迁校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交大上海部分从1956年9月26日起以“《交大》增刊”形式出版校刊,增刊的顺序号由第1期开始,以示与西安本部之区别。
(四)有感“交通大学”校牌西迁
风雨铭牌起锈斑,
搬迁万里驻西安。
感伤寂寞成藏品,
往事如烟盼叙谈。
新竹交大副校长卢鸿兴先生在交通大学校牌前留影
注释:1957年上海华山路校门换上了“上海造船学院”的校牌,原“交通大学”校牌也运到了西安。现藏西安交大西迁历史纪念馆而知晓者甚少。
(五)有感在草棚大礼堂举行9000人开学典礼
毛竹数万建柴棚,
孔雀西飞巢凤城。
才俊九千开盛典,
克勤克俭铸学风。
草棚大礼堂
迁校初期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基础建
注释:1957年10月5日,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在“草棚大礼堂”隆重举行9000余人参加的开学典礼。苏庄副校长说:“到目前为止,在校学生已有6774人,教职工2330人,分设11个系,61个教研组,目前完成和将要完成的西安校舍面积也有301000平方米。”
草棚大礼堂棚顶高悬,四周宽敞。棚顶很高,由三四根捆绑在一起的毛竹作为横梁。在横梁与立柱之间,用弯曲的竹竿支撑,形成了悬拱顶。棚顶是在竹竿编织的格子上覆盖上茅草,四周也是用草帘遮挡。阳光透过茅草和草帘的缝隙照射进来,映得棚内四下透亮。草棚大礼堂是学校举行大会、放电影、听报告的地方,也是各种高水平演出的场所。在草棚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自1957年10月5日开始,一直到1964年持续了整整7年。
附图:西迁历史纪念馆与学校党委常委会议正式审议并批准的西迁精神
2005年12月6日,学校党委常委会议正式审议并批准了交通大学西迁精神,即: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