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亚
摘要:历史档案和资料中显示,钱学森从大学时代开始,立志高远,就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勤奋刻苦,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博览群书,通过图书馆等渠道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酷爱音乐艺术,激发创造性思维,科学与艺术相得益彰。这些都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钱学森 学习方略 启示
College Learning Strategy of Mr. Qian xue-sen’s and its enlightenment
Abstract: Since the times of Mr. Qian xue-sen’s college life, he has combined his great ideal with his motherland’s desired necessities, mastered solid major fundamental knowledge by working hard, obtained prosperou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at library, and loved music and arts in his spare time to arouse his innovation thinking. All of these can bring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much useful enlightenment.
Key words:Mr. Qian xue-sen; learning strategy; enlightenment
一 钱学森与交通大学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在北京女师大附小和北师大附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即于1929年考取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入铁道门学习,在三年级结束后,由于学习刻苦,身体虚弱,在家修学一年,1934年毕业。旋即考取清华庚款留美公费生,报考科目是航空机架。1935年到MIT攻读硕士学位,随后去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航空大师冯·卡门获得力学和数学博士学位,36岁就成为MIT最年轻的正教授。1955年冲破重重阻拦回国,为新中国的航空和军事武器事业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896年盛宣怀创办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定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迁往西安,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也一同搬至西安,1959年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保存在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的一些珍贵的钱老大学时代的档案资料,以及近年来他给西安交大领导人的信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索这位老学长的一些求学足迹,重温他在科学上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及崇高的爱国热情和人格魅力。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的黄金季节,也是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重要时期。在大学里,一个懵懂少年逐渐变成一个社会化的人,大学中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思维方式往往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而且在大学校园里所养成的兴趣爱好往往会伴随终生。不管你是否还从事原来的专业,你所接受的价值观、掌握知识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左右着他们日后的许多工作。纵观钱学森30年代的求学历程,尤其是在交通大学本科四年当中的学习情况,哪些方面值得今天的大学生思考与借鉴呢?笔者依据现有的材料和钱老大学期间的档案资料,对此略作一梳理,以期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有所借鉴。
二 钱学森大学学习方略的主要特点
1. 祖国的需要和个人的理想有机结合
交叉学科——人才学有一原则:社会的需要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根本动因。一个社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人才的特定需求也会对人才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催生作用,而在诸多的社会需要当中,祖国利益对于个人来讲高于一切,每一个青年只有将自己的理想与只想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动力,进而实现自己奋斗目标。钱学森在交通大学的求学成才轨迹就遵循了这一原则。
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我国铁路交通事业刚起步,人才缺乏,许多有志青年看到积贫积弱的祖国,决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践“实业救国”之理想。钱学森秉承家训,毅然选择了火车制造专业,决心学习实用的工程技术,报效祖国。大学四年中,这一崇高而伟大的志向,时刻激励着他刻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以后的求学岁月里,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一直激励着他刻苦钻研。在MIT攻读硕士研究生时,选择航空工程专业,想通过制造大批的火车和飞机发展祖国的交通事业。获得硕士学位以后,钱学森非常想去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实习和工作,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却受到了种族歧视者的拒绝。他没有气馁,为了从更深层次上学习西方的航空科学技术,由航空工程转学航空动力学理论。在祖国解放后又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为今天我国实现 “神舟六号” 飞船多人多天载人飞行的成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长达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中,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始终是他寒窗苦读不竭的动力与力量源泉。
2. 奠定坚实专业知识基础,造就腾飞翅膀
交通大学素来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具有课程多、重基础、考试严格的特点。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即“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 刚进入大学的开始,钱学森很不适应这种学习氛围, 但他看到交通大学严谨的教学风气和管理评价模式,立即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加惜时如金,熟读强记,刻苦用功,几乎每年都获得学习优异生的名额受到嘉奖。西安交大档案馆保存有1932年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成绩单和他的1932年《水力学》试卷。在这张已发黄的成绩单上,包括钱学森在内的22名学生9门专业课的成绩记载了30年代交通大学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注册号数(即学号)为469排列在第二个位置的即是钱学森的成绩:热力工程89分;机械实验90分;电机工程96;电机实验94分;工程材料92.7;机械计划97分;机械计划原理90分;金工实习86分;工程经济84.2分,最后平均成绩为90.44分。在这张成绩单上,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的平均成绩在70分左右,90分以上的成绩更是凤毛麟角。钱学森成绩比第二名丁履德(1934年和钱学森一起考取庚款留学公费生,去意大利攻读纺织机械工程学)83.97 分高出很多。西安交大1934年1410卷档案中又记载“过去五年成绩最优之毕业生名单”中,“机械工程学院本届四年级学生成绩最优者:铁道门 钱学森、魏天聽;工业门 丁履德、陆履坦。”
还有一张96分的《水利学》试卷,承载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师生间严谨治学的佳话。据说当时教授给钱学森的试卷分是100分满分的成绩, 但试卷发下来后,钱学森仔细一检查,发现自己有一处小纰漏,老师没有发现,他立即主动找到教授说明情况,由满分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96分。正是由于这段插曲,代课教师宗悫教授出于欣喜和复杂的心情将这份试卷视为珍宝,保存数十年。如今这份试卷至今完好地珍藏在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中三楼“钱学森业绩展” 展厅里,供来访宾客和学生参观、瞻仰。这些材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学阶段钱学森勤奋努力的学习生活,毕业时他的学习成绩已达到全校最高水平,并顺利考取清华公费留美生。
钱老后来在他的著作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不仅取决于掌握知识的数量, 而且取决于其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他认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三个部分组成:(1)核心知识部分;(2)辅助性知识部分;(3)常识性知识部分。这里所说的核心知识部分往往就是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因此,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学好专业对未来的发展和争取发展机遇是至关重要的。
2. 钟情图书馆,遨游知识海洋
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中心,矗立着一座由中宣部批准并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名字命名的“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求学阶段对图书馆的感情之深,在60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1995年,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命名典礼上,因为年老体弱,没有出席仪式,钱学森亲自写了书面发言,让他的秘书涂元季代为宣读,题目是《图书馆与钱学森》, 文中叙述了图书馆在自己的在求学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那时图书馆在交通大学校门右侧的红楼,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一是读报, 二是看书……,主要是英文科技术的,到图书馆并不仅限于我的专业蒸汽机车方面的,讲飞艇、飞机、航空理论的书都借来读。我记得还借过一本美国人Glauert写的专讲飞机空气动力学理论的书,当时也没有都读懂,但它算入了空气动力理论的门,这是我后来的一个专业” 。文章最后以钱老一句“可以说,没有图书馆,就没有我钱学森”作为结束语。从这些言辞恳切的话语里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拓展专业方面知识;而且是学习紧张时翻阅课外兴趣读物, 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最重要的是他能发觉我们潜在的知识与技能。钱学森老学长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佐证。
4. 培养艺术素养,开启创造性思维
30年代的交通大学学业非常繁重,但课外的体育、竞技、演讲以及各种学生艺术社团活动仍然搞得如火如荼,很多校际间的竞赛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给学子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身心的放松与娱乐。钱学森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文化和艺术教育,中学时就喜欢音乐、绘画、书法等,可以吹漂亮的口琴。进大学后,根据自己的特长,钱学森先后加入几个学校的音乐艺术社团。据现存的档案资料记载, 1933年《军乐队成员名单》、《学生会管弦乐队成员名单》、《雅歌诗社成员名单》、《口琴会名单》里都有他的大名。1932年11月16日《交大三日刊》(第218期)报道,由袁炳南同学筹备组织,本校管弦乐队已正式成立,聘请德国人C.J.Van Heyst 为指导,每周二、四下午四时在音乐室练习,预定十二月公演。11名乐队成员及准备的曲目里,钱学森演奏的是Euphony(圆号)。另外, 钱学森当年还经常去上海市区欣赏交响音乐会,尤其是得到奖学金之后,就会暂时抛开紧张的学习,自己放松一下,享受一些高水平的音乐演出。后来,他与夫人蒋英(欧洲古典艺术歌唱权威)的结合被誉为科学与艺术的天作之合。
三 几点启示
1. 志存高远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动因。
近代伟人曾国藩在《立志向学》篇中告诫子弟,“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热爱祖国,并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是钱学森之所以能够在科学上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灵魂所在,非常值得当代大学生借鉴。有些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考虑自身的特长和社会实际需求,志向不明确,盲目追随热门专业,随波逐流,以致学无所用。还有不少大学生择业时或看重经济效益,或追求生活条件的舒适,或贪图大都市的繁华,以致在无奈与观望或无奈中。近几年,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落后地区人才匮乏,求贤若渴。大学生就业难是结构性的,不是大学生绝对过剩。其深层原因是相当多数的大学生在选择专业和择业时没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须知,一个人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要,就是奉献于社会,同时也会获得社会所给予的丰厚回报,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钱学森成才之路的最重要的启示,是钱学森留给当代大学生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2. 专业知识是大学学习的核心
大学生活虽然绚丽多彩,但学习专业知识仍然是主旋律。尤其是本科阶段的学习,主要开设一些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可以及实验和实践活动等,其中某一专业理论方面的系统学习占据主要地位。这种系统地学习,不仅使人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它会训练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大学期间你的所谓专业训练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往往会伴随终生。
钱学森多次谈到,大学时代的学习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础。不少大学生轻视专业课的学习,觉得离实际的运用还比较远,感觉意义不大,因而有放松学习的迹象。主要表现有:一是热衷于考各种各样的证书而耽搁了专业课的学习;二是过分追求时髦或安逸的生活,偏离了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三是过分热衷于各种集体活动或社团活动,挤占学习时间等等。须知,大学学习不仅是学习已有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智慧,领悟与掌握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各种技能并不矛盾,而且相互促进,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因素。
3. 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是获取大量知识的重要途径
从教育学理论上讲,中学阶段的学习属于初级学习,主要学习方式是靠老师的课堂教学,大学阶段的学习属于高级学习阶段,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必须抓住课堂以外的时间,积极自主地学习。利用大学图书馆丰富藏书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与途径,因为大学的图书馆是学校核心的文献情报中心,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国内外许多伟人像钱学森一样,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毛泽东青年时期在长沙第一师范和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都留下了孜孜不倦、博览群书的身影;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每天都去大英图书馆,以至于后来有自己的专门座位。这些历史巨人的无数事实证明,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开阔知识视野的最佳途径。当然,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图书馆的信息不仅包括大量的书籍、刊物、影像、光盘等实物,还包括图书馆提供的网络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有些大学生或是抱怨老师讲课太快,或是责怪学校管理不严,或是感觉知识贫乏,可能是没有很好的去利用大学的图书信息资源。
4. 加强艺术修养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右大脑在发挥作用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左脑主要以逻辑(抽象)思维为主,科学研究多用到左脑,往往通过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去探索、去提炼;而右脑主要以形象(直感)思维为主,艺术活动多用到右脑,大多通过艺术活动去感受、去表现。但它们也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和钱学森一样,许多科学家都有很深的艺术修养,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优秀的小提琴手,数学家苏步青、物理学家杨叔子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左右大脑相互促进的不断训练,成为他们不断创新的智慧之源、成功之奥秘。钱学森常说,美妙的音乐带给他科学思维的灵感。音乐是许多科学家的挚爱,因为“音乐能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这是李岚清同志2005年5月23日第五次来西安交大的演讲《音乐艺术人生》的总结语。许多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主要以训练左大脑为主,容易忽略右脑的训练,因此适当培养自己艺术方面的素养,训练自己的右脑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领略一下艺术世界给予我们的博大精深和心灵震撼,陶冶情操的同时并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让我们以1957年郭沫若发表在《文汇报》的一首七言《赠钱学森》诗共勉:
大火无心云外流, 登楼几见月当头。
太平洋上风涛险, 西子湖中景色幽。
突破藩篱归故国, 参加规划献宏猷。
从兹十二年间事, 跨舰相期星际游。
参考文献:
[1] 霍有光 顾利民, 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2] 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1月
[3] 祁淑英 魏根发 著,钱学森传,石家庄 :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4] 涂元季,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
[5] 汪永平, 秦 燕,新形势下大学精神的困惑,思想教育研究[J],2004年12期
[6] 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档案832卷
[7] 钱学森,图书馆与钱学森——在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命名典礼上的书面发言,1995,钱学森亲笔书信,珍藏于西安交大档案馆
[8] 于无声处听惊雷——钱学森故事,太空探索 [J],2002年第1期
[9] 陈 杨, 钱学森的报国情,决策与信息[J],2005年第1——2期
[10] 马建光,论钱学森的成才之路 ,人才开发[J], 2002年第9期
[11] 王 春,浅析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200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