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全国档案系统人才队伍,国家档案局首次在全国档案系统开展国家级档案专家、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和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即“三支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工作,启动新时代人才强档工程。
日前,经过严谨的申报、审核、推选、评审程序,国家档案局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级档案专家、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入选名单的通知》(档发[2022]5号),我校档案馆刘淑妮老师入选国家档案局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陕西省高校档案馆共有五名同志入选。
学校档案馆肩负“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近年来,档案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主动围绕学校中心和大局,以档案四大体系建设性为统领,不断加大新修订《档案法》等法规的贯彻执行,推动依法治档更深入;启动“大西迁口述档案建设”,建强疫情防控、重大建设工程、重大活动等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优化馆藏资源机构;以省级“数字档案馆”建设为契机,努力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档案的数智化服务水平;强化底线思维,启动了历史档案抢救性修复工程,守护好档案的绝对安全;所申报的“交大西迁档案文献”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西迁红色档案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永续传承再添新动能;加强部门协同,启动“西迁珍贵声像视频采集工程”,努力打造红色资源的“蓄水池”;解放思想,注重借势借智,不断探索档案资源开发的新路径,彭康校长专题展、微视频《交大西迁第一楼》 、图书《图说校史:西安交通大学》等不同形式的编研成果产出。
如今档案工作正处于变革转型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新征程上,档案馆将以更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四个好、两服务”目标,固底板、补短板、强弱项,以“项目制”等多元手段不断建强新时代档案人才的专业素养,不断激发档案全馆人员钻研业务、守正创新的精神和热情,在人才强档的支撑中提升我校档案馆的内涵建设,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创新发展,逐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充分发挥好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文化建设贡献档案力量。
入选者简介:
刘淑妮,女,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收集指导室副主任。2010年入职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一直从事档案收集与业务指导工作。工作十余年来,分别在《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管理》等档案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7篇,CSSCI2篇。学术论文多次在中高档学会、教育部直属高校学会、省档案学会征文及档案成果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主持省档案局、中高档等项目共4项;参与中科协、省档案局等项目共6项。参编著作2部,均获得陕西省档案学会2014-2018年档案学会著作类优秀奖。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共4次。2019年全程参与的微视频《交大西迁第一楼》荣获国家档案局建设项目微视频一等奖(第一撰稿人),并代表学校参会交流;参与省档案局、省教育厅等演讲多次均获佳绩。2021-2022年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了我校 “交大西迁档案文献”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档案文献工作,并最终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