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下半年
7月13日 南昌校友会就交大划归教育部事致函母校,表示校名不可改,不宜与他校合并,毕业同学仍应由铁道部派往各路局实习。
7月 重庆交大校友鉴于形势危急,后方急需人才,特致函母校,希望交大迁渝。
8月1日 交大划归教育部管辖,定名为国立交通大学。
8月12日 教育部不同意学校内迁的请求。
8月12日 黎照寰校长召开教授临时会议报告时局紧张,要求教授们献策献力,帮助学校维持校务。
8月13日 日军侵袭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件,淞沪抗战开始。交大师生同仇敌忾,积极支援抗战。
8月13日 上海组成“文化界救亡协会”,交大作为协会成员单位,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8月 教育部令:将原科学学院改名为理学院,下设数、理、化3系;原电机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均改为系,合并称工学院,下设3个系。至于管理学院应如何办理,由校务委员会审议后再确定。
9月6日 教育部密电黎照寰校长:“工程教育,最关紧要,交大素著成绩,政府期望至殷,所处亦尚可勉力进行,务盼立即设法开学,为国效力。”同日,校长召开教授会常委会,报告筹备开学和迁移设备情况,经讨论议决:尽快把图书仪器迁往法租界;三四年级设法在沪上课,一二年级暂迁内地上课。
9月13日 教育部令:唐、平两院学生转赴上海本部上课,两院优良师资应由该校依照需要及财力酌量遴用。
9月19日 全校学生召开“九·一八”纪念会。黎照寰在演说中说:“收复失地,靠学生一代,放大眼光,增加学识,强壮身体,应献其可能之努力与大公无私的有益的生命于国家。”
9月24日 校课程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讨论学校迁移后各学院课程在抗战时期修订案。
10月1日 教育部不同意交大报请迁浙江兰溪计划,指令“应立即在原址及上海租界内其他地点设法疏散,使各年级一律开课”。时淞沪战事西移,全校立即停课4天,仓促迁进法租界,租借震旦大学和中华学艺社校舍上课。学校设备物资损失严重。
10月11日 交大在炮火声中开学,大多数师生员工均按时到校。唐、平两院有30余名学生到上海借读。
10月中旬 沪西沦陷,三四年级在校外宿舍上课。学校全部图书自原校址馆舍迁出,堆放在海格路911号,小部分送法租界震旦新厦及校外宿舍汽车间存放。
10月28日 三四年级学生组成临时代表会议,向校方提出“迁校之举急不宜缓”。
11月2日 一二年级学生租借法租界内震旦大学房屋上课,三四年级亦转租到法租界内中华学艺社上课、住宿。
11月2日 教育部指令唐院并入上海本部。
11月12日 日军占领上海,内迁通道完全被切断,不得不设法在法租界内维持上课。
11月30日 日军宪兵队占领徐家汇校舍。
11月 黎照寰校长向教育部报告学校上课经过,到校学生520余人,仅停课4天。
12月5日 黎照寰校长在教务会议上报告迁入租界开学以来秩序安定,在校教员131人,学生568人。学校图书已迁出,在临时校舍内全日开放。
12月 由于时局所迫,黎照寰校长4次密函教育部、铁道部请示辞职,并提出保护学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