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亚
在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的馆藏珍贵资料里, 有一套二三十年代由学生自己组织编印出版发行的刊物——《南针》,最近,我们在对这套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发现这套资料不仅记载了当时学生们在交通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而且还有反映二三十年代大上海社会生活方方面的广告,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拟从档案资料的特点和现状、主要内容以及史料价值等三个方面,对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珍藏的这套资料做一介绍。
一 特点和现状
1 馆藏《南针》刊物简介
《南针》是二、三十年代由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两广同学会出版,也是该会的会刊。旨在为广东、广西及港澳地区中学生提供报考交通大学的相关信息、联络校内外交通大学校友并给他们提供帮助。本馆藏有从创刊号(副刊)——第九期的7册,时间跨度为1926年3月5日至1937年3月,中间缺失创刊号(正刊)和第五、第六期3册。这些档案资料几经辗转,抗战期间从上海迁到重庆,复员后迁回上海,途中曾掉进长江,因而四边上有明显的水浸过的痕迹。1956年交通大学迁往西安时,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又一次被迁往西安,最近我们对此套资料进行个数字化处理保护,查阅利用会更加方便。
2 《南针》刊物特点
从办刊宗旨来看,这套刊物有非常明确的办刊宗旨: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两广中等学校的学生提供一些投考交通大学的指南和帮助,使大家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公平竞争,踏入已蜚声海内外的交通大学。其次是联络校内外两广同乡校友,并引起全国各高校同乡的注视,给两广同学会的会员提供一块交换知识的园地。
从办刊方式和发行情况上看,该刊物基本上每年出一次,办刊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捐赠和校外机构人士的友情资助以及广告收入。每期的附录有鸣谢捐赠者的名单和他们捐赠的数额,其中有一期专门在封二整页登有“捐助本会清寒奖学基金壹千元者,黄旭初先生”头像;《南针》第三期封底专门印有不同版面的广告价目表。另外,从发行出售区域来看,每一期都同时在上海、广州、香港、澳门发售,读者也可到上海本校函购寄“上海交通大学两广同学会出版部”。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套资料存在缺失问题,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创刊号的正刊缺失,仅存副刊,但从副刊的封底上附的正刊目录来看,正刊的内容非常丰富;二是中间缺失第五、第六期。这样,里面的一些内容本身和前期和后期是连续的,比如交通大学历年试题这一项的1931,1932、1933年的入学考试题我们就不得而知,因为这个时期各个高等学校是独立自主命题,单独招考新生的,对于研究中国教育史、尤其是研究高考制度变迁的学者而言,在收集第一手资料方面就是一大很大的遗憾,我们衷心希望能征集到《南针》这套资料的缺失部分, 不论是复印件或电子版,我们都将非常高兴,并愿意与捐献者共享这套资料的全部信息内容;三是《南针》什么时候停办,总共出了多少期,目前推断是1937年8.13年上海沦陷后学校迁往重庆后就停办,但没有确切的证据。
二. 主要内容
这套资料的内容涉及到1926到1937年间交通大学招生考试、科研成果、学生生活学习等多方面的情况以及通过广告反映出来的这个时期大上海社会经济、民众生活图景内容。分述如下:
1 珍贵的插图和照片。几乎每期杂志里面的前几页都须许多关于校园景观、建筑的照片,这些照片反映出学校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宏伟的建筑图。还有学校领导人和两广同学会的会员的照片和合影,这些黑白照片印制的非常精美、清晰,1926年到1937年间两广同学会的成员以及每年交通大学两广毕业同学的照片在这套刊物里都能看到。比如,1926、1927年交通大学两广同学会全体人员的合影和他们的名单;这个时期各年度两广交通大学毕业同学合影等;的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1936年,为了庆祝交通大学建校四十周年,《南针》的第八期除了常规的内容之外,在前半部分加上 “南针摄影展览特刊”,精选有六七十幅交大在校同学课外摄影作品,内容包括校园风景、学生生活场景、人物、名山大川、古迹、风景旅游照片、新机器、新技术等照片,还有诸如桥梁、码头、起重机等非常传神、独特的社会现象瞬间纪录。
2 投考指南与向导。这是这套杂志最主要的部分,“大多数南针读者着眼点,是集中于本栏”,也是办刊宗旨所要主要体现所在。不但有每个年度的招生简章、完整的交通大学历年各个学院的入学考试试题,而且附有详细的解答答案,大部分试题需要三小时完卷,个别的院试题需要三个半小时,而且不准发问。其次,是一些有关投考交大的文章。如校内外名家、领导写的交大校史。如黎照寰校长写的《交通大学沿革即将来之发展》、《本校之概况》,孙科校长发表在第三期上的《交大一年来之经过》;在校生写的考取成功的经验文章,谭颂献的《投考交大之经验》,植菁的《投考交大工学院的准备》,曹传谔的《我投考交大的经验》、《交通大学免费及公费学额章程》等;还有,介绍交大学生活的文章,如桀铭的《交大生活》,从衣、食、住、行、读书、运动和娱乐七个方面为即将入交大的同学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编者专门介绍的《交大学生费用与课程》、《交大课程解剖》把交大的机、电、土木、和管理四个专业的课程要求及所开设的课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还有,本刊甚至替两广同学的更为周到的《两广奖学制度考略》。另外,这套刊物里面还有两广同学会会员编的《投考交大录取人数统计统计表》等参考信息。总之,凡是立志报考交通大学的高中生能想到的,在这些杂志里都能找到相关的文章。
3学术论文。这也是《南针》最吸引普通民众的地方。文章主要是校内外一些知名学者、专家的论著和介绍关系国计民生的最新科学知识和最新科技学术论文。如近代“工业巨子”凌鸿勋撰写的《粤汉铁路工程之推进及将来湘粤两省商业之展望》、广东才子徐震池的《变光电灯》、中文系主任陈柱尊先生的《新会陈白沙先生学术》、谭炳勋的《发展交通为解决中国今日各问题之关键》、图书馆馆长杜定友先生的《谈谈读书问题》、马代辉的《太阳活动力与无线电的关系》、龙君遂的《净水工程之新趋向》;还有众多的有关电力、电机、生物医学、水利、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学术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交通大学师生在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们积极投身中国新兴的社会建设的精神风貌。
4.两广同学会及《南针》办刊有关情况。这是本刊的另一重要办刊宗旨所在,因而这个栏目里设有两广校友会员名录和地址、每年新增补的校友录、两广同学会迎新纪盛、会议记录、已毕业校友情况调查录等内容,目的是为了联络两广及港澳地区校友之间的感情以及加强校友与社会的联系,以尽早溶入社会。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栏目里,还有一些探讨中国及两广发展建设问题的文章,从工业救国,交通救国的角度动员两广的中学生来报考交大,学习国家社会急需要的专业知识,以报效祖国和人民。
5 设计精美的各类广告。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特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这套资料的广告之所以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并不仅仅是它们传神而生动的创意和设计,还有其丰富的内容,折射出了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历史画卷。像文化领域,如闻名遐迩的商务印书馆、东方印书馆、南方印务局、苏新书社、环球书包杂志社等的营销广告;著名的华美电器行、南洋兄弟卷烟厂出产的白金龙牌、;金融、商业领域,有代表中国百货销售公司先锋的先施公司、永安公司的广告,图文并茂、设计精美,我们从永安公司七层的商业大楼照片里依稀可以看见当年大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与喧嚣;中国信托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联系地址电话等;日常生活娱乐方面,著名的王开照像、雪怀高级艺术影像、冠生园食品、恒泰西服号、上海大戏院汽车租赁公司、五洲大药房等等,图片绘制优美,文字精练上口,整个图面直至今日看来仍然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史料价值
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真实记录,深刻而全面反映地反映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真实记录。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先头兵之一的交通大学办学历史档案更是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可值得借鉴的办学经验。
首先,交通大学的发展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乃至师范教育、小学教育等的源头之一,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一个缩影。即时在今天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仍对我们有许多的启迪和学习的地方。.因此,这些珍贵资料就成为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教学历史的重要素材,也是研究近代考试制度的第一手的参考文献,在许多方面具有非常高的
历史价值和档案价值。
其次,在当前许多大学自主招生试点学校不断增加,招生名额不断扩大的趋势下,更是值得当今高教界政策决策者、学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借鉴。这套资料所展示的交通大学二三十年代自主命题|、单独组织招生考试、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学校社团活动等等许多方面非常成熟和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相信它的许多精神与理念会给我们今天高等教育改革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最后,我们要说明的是,这套关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交通大学招生、教学、大学生活内容的资料,还包含有数量众多的反映当时大上海以及我国社会生活的各类广告。这些也是研究中国以及大上海工业、经济、金融、社会历史等等发展的重要史料。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 电话:029-82668759(办),13892846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