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日上午,浙江省高校档案学会第六协作组: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7所学校同仁来我馆调研有关档案文化、信息化建设方面等经验,档案馆、博物馆馆长赵大良、副馆长石慧敏及收集指导室主任胡亚南等参会座谈。
赵大良馆长对同仁远道慕名而来表示欢迎,简单介绍了我校发展的历程、西咸新校区的建设情况和内涵定位,以及目前档案馆、博物馆、校史中心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档案文化服务方面所面临的人员紧缺、任务重、得不到真正重视的瓶颈,抛出了新时期如何以“西迁精神”为思想武装,敢于突破内外围因素的限制,精准发力,进一步提升档案服务效能的新思维和新方向。对于校史馆建设,赵馆长紧密结合我校2017年启动的“交大西迁博物馆”建设情况,从人员的统筹、前期的调研、脚本的撰写与论证及后期展陈设计等经验方面热情分享,并就“纪念馆”和“博物馆”异同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强调校史馆建设应努力争取政策上最大的支持,为后期发展赢得最大的空间。
石慧敏副馆长结合我校档案业务,深入浅出地从档案馆基本情况、收集机制、服务方式创新、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做了系统介绍。在互联网+的时代要求下,档案馆顺势而为按需而动,信息化建设经过十余年的积累,成效明显,基本实现了档案的收管用的网络化、信息化和安全化。2018年新启动的“档案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功能更加完善,集成度较高,档案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同时总结了目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信息化建设认识局限、系统开发需求不明确、缺乏原生电子文件的收集等问题有待继续攻坚克难。
随后,对于如何优化档案收集归档的成效,双方还进行了探讨交流,收集指导室主任胡亚南老师分享了我校近期执行部门立卷制度举措,对方也强调了对兼职档案员进行一对一个性化、针对性培训指导的重要性等。此次的交流和碰撞,双方一致表示对于提升自身的档案业务管理水平具有深度启发性和借鉴性。
座谈结束后,石慧敏副馆长带领档案同行参观了我校博物馆和西迁历史纪念馆,她们倾听着两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了西安交大校园出土文物展以及西安交大西迁历史的来龙去脉,对当下中组部提倡的学习西迁精神有了更深更细的了解,老师们纷纷表达真城的感谢,不虚此行。
文稿作者:刘淑妮